-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 店小二 on 论三座大山
- L on SVI模型拟合
- acnkid on 俄乌战争的回顾及其他
- acnkid on 外卖小哥的收入以及其他
- acnkid on 外卖小哥的收入以及其他
Archives
- December 2024
- June 2024
- April 2024
- January 2024
- October 2023
- September 2023
- August 2023
- June 2023
- May 2023
- February 2023
- January 2023
- October 2022
- September 2022
- July 2022
- June 2022
- May 2022
- April 2022
- March 2022
- February 2022
- December 2021
- October 2021
- September 2021
- August 2021
- June 2021
- May 2021
- April 2021
- January 2021
- December 2020
- September 2020
- August 2020
- May 2020
- April 2020
- May 2019
- March 2019
- February 2019
- January 2019
- September 2018
- July 2018
- May 2018
- April 2018
- December 2017
- November 2017
- August 2017
- July 2017
- May 2017
- April 2017
- March 2017
- February 2017
- January 2017
- December 2016
- September 2016
- August 2016
- July 2016
- June 2016
- March 2016
- January 2016
- October 2015
- July 2015
- May 2015
- November 2014
- August 2014
- July 2014
- March 2014
- February 2014
- October 2013
- September 2013
- August 2013
- July 2013
- June 2013
- May 2013
- March 2013
- January 2013
- December 2012
- September 2012
- August 2012
- July 2012
- June 2012
- May 2012
- April 2012
- March 2012
- February 2012
- January 2012
- December 2011
- November 2011
- October 2011
- September 2011
- August 2011
- July 2011
- June 2011
- May 2011
- April 2011
- March 2011
- February 2011
- January 2011
- December 2010
- November 2010
- October 2010
- September 2010
- August 2010
- June 2010
- May 2010
- October 2009
- July 2009
- May 2009
- March 2009
- February 2009
- January 2009
- November 2008
- October 2008
- September 2008
- August 2008
- July 2008
- June 2008
- April 2008
- November 2007
- April 2007
Categories
Meta
Category Archives: 思考评论
中国政治改革的走向预测——基于社会阶层的视角(1)
(选修课作业,开学要交了,现在写一段,贴博客上一段,估计有个四五段应该就差不多了。) 本文写作并非严谨的学术研究,主要是基于自己的阅读以及生活感受,对中国行政改革走向做一个预测。 2011年底,互联网上掀起了一股讨论革命,民主的热潮。但本文却并不关心这场网络争执的胜负,以及其对今后的行政建设有无裨益。这个主题的讨论可以在网络上如此的喧嚣,引发了作者这样的思考,喧嚣本身是不是本事就意味着社会各阶层对民主建设的关心,这种关心是不是可以成为推动中国行政改革的力量,让人颇抱有几分希望,本文也就从社会阶层的视角,对中国政治改革的走向做一个粗浅的预测。 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历史上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九成强,出现的改朝换代,也多是农民推动,表现形式也就是农民起义。改朝换代,在中国历史上首先就是国号的变化;其次是才是原来的行政制度引起了底层百姓严重的不满,他们希望通过推翻现有的统治集团,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 其实当时农民的政治诉求非常简单,太平天国的口号已经是其能提出的最为系统的理论无非就是“均贫富”之类。这种思想古已有之,孟子有言“不患贫而患不均”。起义成功之后,由于政局剧烈的变化,国内豪富阶层被推翻,有很多田地可以满足百姓对土地的需求。但是随着土地兼并的发展,几代之后,贫富差距拉大,无业游民增多。与此同时,各种杂税之后新增,少见消减,税收冗繁。一旦外界条件有剧烈变化,国内动荡的局势很难平息,所谓一呼百应,造成剧烈的朝代变化。 改变国号很容易,但指望农民起义领袖改变原来的行政制度,却非常的困难。唐宋一来,行政制度的改革趋势基本上是中央集权越来越有效,最终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到达顶峰。 这种中央集权下的专制,有无希望在当下的行政制度改革中,逐渐松动,顺利转变为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我觉得这个答案基本是肯定的。因为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中国特色下的社会主义,民主都是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一。但是这个民主实现过程中,推动阶层的不同,最后行政改革的路径走向和结果必然也迥异。 新中国成立之后,处于减少人口流动,增加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制定形成了严苛的城乡二元的结构。虽然现在这种二元结构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使得这种结构正趋于瓦解。但在目前阶段,城乡出身的不同依然是社会分层的重要标志。从社会阶层的视角分析政治改革的走向,首先关注城乡分层,也正是题中之义。 虽然这样简单分层过于粗略,但是作者身为一个农村出身的大学生,也只有这两种生活经验。因此本文横向上以城乡二元对社会进行阶层划分,纵向上以年龄为标志,对阶层进一步划分为群体,尽量抽象出其群体共性,对其政治诉求进行分析。当然现今社会阶层早已不是如此简单,本文也会结合自己阅读体验,对其他有重大政治影响力的阶层略作考察。
谈点政治
我现在还记得选修课老师讲过的一句话,“色情和政治是大众娱乐的根源”,不知道她这个论断是怎么得来的,不会是在酒桌上总结来的吧。 网易今天有态度的专题,“这一天,看台湾选总统”,字里行间透这点愤青的味道。写到这里,发现马英九已经宣布获胜了。 感觉目前我所能接触到的媒体已经身边同学,应该说绝大多数还是偏向马英九的。大陆地区自然是讨厌支持态度的民进党的,不过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对国民党的更为熟悉。作为内战的失败者,特别是对于当局治理下比较糟糕的政治环境,大陆同胞们多少有点怒其不争的味道里面。 至于台湾人为何也偏向马英九,这个心理我揣度不过来。看到又分析说,因为台湾人想要一个稳定的未来云云,实在是没看出来。难道台湾人认为蔡英文上台之后,大陆会动武么,不可能吧。两岸政策的不同,我个人以为影响最大的不过是在大陆的台商而已。马英九自己也说“选民对争取两岸和平政策的肯定”,不能理解,难道台湾人也和我们一样,抱着一颗祖国统一的赤子之心,这点我还是比较怀疑的。不过呢,仅仅台商自然是不能撑起马英九的选票的,为嘛那些普通人也投给小马哥,或许日后会有一些报道分析,或者等一本《我们台湾这些年2》吧。 这一天,看完了台湾人选总统,我们这里却不会有多大变动,这里已经形成了稳定异常的寡头统治,想要出现蒋经国这样的政治强人,已经绝无可能,如果要出现这样的强人之后,还能放的下一党专政(其实这点放不放下都可以,我们其实要的只是宪法赋予的选举权而已),更是难上加难。 “民主不是为了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避免政府犯错。”这话是今天看到大学同学微博上贴出来的,类似话语在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中,好像论述的比较多。(插一句:虽然林达刘瑜他们被一些高端知识分子不屑,不过我也只读得懂这些不入流的民主科普了。)今天的政府用经济的发展来购买执政的合法性,但是经济发展放缓的时候,这种合法性就受到各种挑战了,不管这种挑战是群体性事件,或许只是饭桌上的一个段子。其实慢慢的,我们已经习惯我们这个政府就是一个只会犯错的政府,稍微做点正常的事情,都让人惊异。不过位置决定脑袋,放在那上面,谁也不知道做事的路径是什么。 说到民主了,不由得想起韩寒最近写的三篇文章了,实话说,虽然引起的议论滔天,但是已经没有往日那种锐利感觉之后的文章,产生的震动只是因为他个人政治态度表达的影响而已,实在看不出多少启蒙性的意义。期间的政治态度,大抵也是我们这代人普遍的政治选择而已,韩寒有句话是这个意思,他从没影响什么人,只不过想法和他相同的人选择了他作为代表而已,这三篇大抵也就这个意思吧。 本来这三篇表明自己政治态度就到此为止的话,倒也没什么,最多就是他老爸想给他捞回场子,小丢了点人。但是看了前几天南都周刊的《“公敌”韩寒》,则是实在有点做作了。他说自己这三篇文章半年前就写好,一直忍着没发,实在没看出这些文章多少雕琢的痕迹。还找了些人证明他是看书的,他说自己一直看资讯,看杂志,阅读量很大。我看微博阅读量还很大呢。(不过李永刚却也认为,微博阅读量是一种不错的阅读量)。 算了,吐槽就到这里,刚刚看了马英九的致谢词,相对于我们政治教科书中的八荣八耻或者三个代表之类,怎么说,前者充满谦恭,而后者则满纸傲慢。这就是一张选票造成的差别吧。
中国政治改革的走向预测——基于社会阶层的视角(2)
一、农村中老年人的政治诉求分析 本文中的农村中老年群体是指40岁以上的农村人口,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农村中老年人口也在逐年增加。而年轻一辈进城务工,使得中老年群体成为农村中的主流群体。其中在解放前出生的老年人,他们童年在战乱年代中度过,而青年时期又经历了大跃进而产生的三年困难时期,以及随后的文革,在自己人生的后半段,经历了毛时代的土地革命,也经历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带来生活水平的改善。国家的农业政策,从之前的以农补工,到后来的反哺农村,以及标志性的取消农业税等事件,都或多或少的对他们的生活产生过影响,他们普遍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知识水平不高,获取资讯的渠道狭隘,其政治思想基本上还是中国传统农民的思想传承,受国家宣传机器的影响,他们对给自己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共产党是怀有很深的感情的。这一辈的老人重乡土,重人情,而轻法律,轻程序。他们可以团结起来,为土地征收的不合理在政府门前静坐,但是对于不具体的政治目标,却能难激起他们的斗争热情。 而解放后至改革前出生的这一辈,现在大多人到中年。他们的生活经历虽然不及老年人那么复杂,但也历经了改革前后,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他们青少年事情接受的教育,对其政治思想有着巨大的影响。毛泽东在他们心中有着极大的政治地位,但他们并没有经历土地革命,没有领共产党的这一份恩情。文革那个动乱的年代,其实是他们阳光灿烂的日子,却在后来被彻底的否定,这对于他们共产主义信仰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这不妨碍其对毛泽东本身的崇拜。改革开放使他们带来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然而他们将其视为自己的辛苦所得,而不会视为某个政党的赋予。农村这一辈人中的知识水平较高的,一部分通过读书或者其他渠道,已经进入了城市中,成为了城市里中年一辈的中坚力量。留在农村的,生活比起去了城市的同龄人,大多不算如意,他们信息获取,除了口耳相传,还有通过新闻联播和报纸获取。对于时局,通常比较关心,但是信息来源渠道较少,除了官方消息,还有就是口儿相传的政治八卦。如果说上一代人对政治毫不关心的话,逆来顺受的话,而这一代人则有显著不同之处,他们表示出对政治八卦的相当热情,差不多是作为酒桌上的重要谈资之一。这一辈人之前是遍布中国的农民工的主力,走南闯北的经历,使他们对于贫富差距,有着直观的认识,这也让他们对自己当地辖区的治理有着各种不满。 农村中老年这一代,他们对于现有体制或许不满,但主要是集中在经济领域,偶尔发发牢骚。但是如果体制侵犯了他们切身利益,却能迸发出相当的斗争热情。目前农村的群体性运动,主力群体也是他们,尤其是老年一辈,他们自认为自己时日无多,如果能为自己的后代争取一点利益,甚至可以以命相搏。但他们主要的斗争对象是自己辖区的直接领导,很少会对这个体制做出反思。在农村地区的饭桌上,经常可以听到他们忆苦思甜,感慨共产党的好处,回忆自己小时候想吃一顿白米饭是多么的困难,现在吃饭的时候,素菜都很少见到了。他们认为高层的政策都是好的,但执行的时候遇到各种贪官污吏,将领导的好心办成了坏事。同时他们对贫富差距的过大的不满往往变成对其为富不仁的数落,很少见到对收入分配体制的怨声。他们对于与其直接接触的基层官僚多有怨言,集中反映在对村干部以权谋私行为的不满,但如果没有对自己利益直接的侵犯的话,他们只会把这种行为当成常态,并不认为这种行为有多么的不合理。 邓小平以来,以经济发展换执政地位的政策,在农村地区的中老年这辈人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国家也有基层民主的政策,但是多流于形式,少有真正民主教育的意义。在于建嵘教授的语境下,农村中老年这一辈有斗争热情和经验。但是在我看来,他们斗争往往有非常具体而切身的目标,而对于推动中国政治改革的走向,他们不太可能成为其中的主要动力,这样政治改革的成果,估计也很难反映他们的政治诉求。或者说,他们更关心经济诉求,一人一票的投票权,对目前的他们来说,没有多少吸引力。虽然他们是很大一个投票群体,但是却不太可能发挥出相应的政治影响力。他们,也就注定了还是那沉默的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