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 Augustion on 关于股市监管窗口指导的建议
- 店小二 on 论三座大山
- L on SVI模型拟合
- acnkid on 俄乌战争的回顾及其他
- acnkid on 外卖小哥的收入以及其他
Archives
- February 2025
- January 2025
- December 2024
- June 2024
- April 2024
- January 2024
- October 2023
- September 2023
- August 2023
- June 2023
- May 2023
- February 2023
- January 2023
- October 2022
- September 2022
- July 2022
- June 2022
- May 2022
- April 2022
- March 2022
- February 2022
- December 2021
- October 2021
- September 2021
- August 2021
- June 2021
- May 2021
- April 2021
- January 2021
- December 2020
- September 2020
- August 2020
- May 2020
- April 2020
- May 2019
- March 2019
- February 2019
- January 2019
- September 2018
- July 2018
- May 2018
- April 2018
- December 2017
- November 2017
- August 2017
- July 2017
- May 2017
- April 2017
- March 2017
- February 2017
- January 2017
- December 2016
- September 2016
- August 2016
- July 2016
- June 2016
- March 2016
- January 2016
- October 2015
- July 2015
- May 2015
- November 2014
- August 2014
- July 2014
- March 2014
- February 2014
- October 2013
- September 2013
- August 2013
- July 2013
- June 2013
- May 2013
- March 2013
- January 2013
- December 2012
- September 2012
- August 2012
- July 2012
- June 2012
- May 2012
- April 2012
- March 2012
- February 2012
- January 2012
- December 2011
- November 2011
- October 2011
- September 2011
- August 2011
- July 2011
- June 2011
- May 2011
- April 2011
- March 2011
- February 2011
- January 2011
- December 2010
- November 2010
- October 2010
- September 2010
- August 2010
- June 2010
- May 2010
- October 2009
- July 2009
- May 2009
- March 2009
- February 2009
- January 2009
- November 2008
- October 2008
- September 2008
- August 2008
- July 2008
- June 2008
- April 2008
- November 2007
- April 2007
Categories
Meta
Tag Archives: 经济
近期观察
曾经一度,我暗中觉得这个世界的发展的加速度是越来越慢了,甚至和周围人说增长的极限,这罗马俱乐部三四十年前的问题。在办公室还在和同事讨论,最近这50年,技术和基础科学到底有没有增长。当然,我内心怀疑增长来到了一个极限,但是还是一个理性乐观派,我认为应用科学的进步,当然也是进步。 不过也确实觉得世界越来越有点静止了。实际上13年到15年,这本来是证券市场波澜壮阔的3年,只是我刚刚工作,手上没啥本金,只是在海边观潮,却没有深入水中逐浪。当然,各种故事体味了不少,对于一些年长者的经验,去掉了很多的光晕效应。在16年之后,自己几乎没有学习过新东西,可能主要原因也是自己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对手头上的工作愈发熟悉,缺少新的认知和技能的刺激,而周遭听闻的都是互联网暴富的故事,对自己的静止感到焦虑。 可能这里逻辑有点奇怪,为何没有了增长反而愈发焦虑,其实用最近特火的一个词,内卷,就很容易解释了。因为不在增长,剩下来的就是大家互相撕逼,去分配上下功夫。而我这种性格,几乎就没有真正的去和上司搞好过人际关系的,对于这种环境的到来,内心里有些恐惧。 当然这也不是重点,重点是20年以后,对这个世界认知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趋于静止的观点完全不复存在。现在看到行业内有些人讨论几个观点,甚至觉得,怎么说呢,只看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也不能说人说的不对,但是对了又怎样了,就是空泛的正确,既不能指导眼下决策,也不是对趋势的长期观察。 比如几个,抱团股的正反馈总会破灭的,股市没有永动机//股市没有永动机,但是不说明问题,股价不能涨到天上去。到什么时候停止呢,总有个预判的概率。 其实最近看到的,对于未来的判断,我最认同的反而是推特上看到的一个大V的一段话: 美国现在这样封杀川粉是不行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民主党cosplay共产党,只是东施效颦。无论洗脑还是封号,都无法扼杀底层民众对于日益下降生活质量的不满情绪。中国的洗脑和审核从来没有压制住公知和反贼的阴阳怪气,是靠每年几千亿维稳经费才勉力维持。美国既没有这么多钱,更没有这么多的人力。 拜登上台,中国已经赢了,拜登镇压川粉,中国会赢两次。对于政府的不满和新冠病毒一样,可以靠接触传播。中国有能力把十几亿人按在家里两个月不出门,而美国最终结果只能一败涂地。 经此一役,只要心智年龄超过30的人都会明白,中国取代美国已经不可阻挡,只是时间问题。对于我这种从小就想尽办法接受美国文化教育的中年人,看到美国用打脸的方式熄灭自由民主的灯塔,回望前半生,一阵幻灭。 身处国内,其他不说,08年以来,整个社会舆论风气就已经出现了质变,20年以来,完成了最后的加速转化。只是民心可用,但我们肯定是被用的那个。于个体而言,最好还是能沾点光,不要被裹挟折腾太惨就好。
两个经济学观点的争论
同人于野的一篇博客文章说,如果争论的双方是理性的,那么争论必定就可以达成一致,这是基于信息论的角度来阐释这个问题。 但是在中国往往不是这样,经济学观点的争论,往往一步之遥,就变成了政治理念的争论,然后就是到了价值观的争论,这就没有对错之分了。 算了,回过头来看经济学观点的争论。 1 审批制度是不是应该取消。起因是一个认识的博士转发了一条许小年说的话, 【@许小年 痛批审批】金融市场需要什么审批?见鬼了,我发个债需要审批,我自己到市场上借钱,有人愿意借给我,审批什么?企业发股票为什么非要审批呢?人家愿意买,你管得着吗?干你什么事?买萝卜要审批吗?农民愿意卖给我,我想买,就这么简单,要审批吗?(金融家) 金融市场需要审批吗,如果所有参与者都是经济学理论中的理性人,都遵循规则,并且所有规则都是被全体成员所知晓的(至少知晓的成本很低),那么毫无疑问,市场参与的主体应该支配他的行为,你卖我买,实现满足度最大的提高,这也是消灭了寻租空间,实现社会运转效率的最大化。 但是,我们目前面对的是国内这样一个不完善不健全的市场坏境。从发债主体企业来说,做假账都是轻微的罪行,避税逃税,偷排偷放,等等,到联合地方政府绑架银行,不一而足。说到这里想到一条,企业上市的时候,都要汇报自己给职工缴纳五险一金的情况,这些企业应该是执行劳动法最彻底的一批了。 回过头来,我们的老百姓普遍对金融风险没有认识,大家认为在银行买的理财产品就该银行负责,完全不会在意自己和银行签的是什么合同。不过中国的股民是最有风险意识的,其实中国炒股的,就整个人口水平来说,确实是对金融认识最深的一批人,虽然他们的认识正确程度有多少。 我们老百姓没有风险意识,买了东西亏了钱,想当然的找政府,我们政府自己也把自己当成大管家。遇到这种事情他其实也不想管,但是不管不行,上面考核看指标呢,事情闹大了,成了群体性事件,自己的上升的渠道就被封闭了。他越是伸手管,老百姓就越是要找你,这种路径依赖,如果要强力切割,指不定会出现什么事情。 目前我们上层的办法是,信托投资有门槛,100万以上,有钱人出事情了,他不敢瞎闹,当然,这些多数有自己的渠道,他们甚至可以绑架政府,你再不管这个事情,就会出现经济危机了,和美国一样。事实上,我对这个是不太相信的,购买信托产品的,普遍是中国社会里面的有钱人,他们投资的信托如果出现违约,地方政府不肯兜底,会不会出现传导到这个社会的情况,我是表示怀疑的。因为温州目前的情况看,也没有说受温州地方的分行牵累,中国银行体系坏账风波在传染的现象。 审批制应该取消,但是应该有个渐进的过度渠道,让老百姓和政府,还有公司,对于注册制下的金融运行,有个认知加深的过程。 到此打住,往下分析有的写了,说第二个问题,遗产税。 从目前媒体报道和微博讨论来看,我还真没发现有多少人支持遗产税的征收。当然,如果按照自由主义观点来看,遗产税是对私人财产的侵犯,实际上,税收本来就是对私人财产的侵犯,没有税收那就成了无政府主义了,也未必是好事情。 对于遗产税,和上面审批制度不一样,我还没有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只是看到一些观点,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从媒体的讨论也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已经有典型的为自己利益集团摇旗呐喊的知识分子团体了。 某些和政府有关系的权贵利益参与者,自己不便在遗产税上发声,因为国有经济下,福利要分到老百姓,这是天经地义的。而这时候让一些媒体经济学家替自己说话,便宜而且在社会舆论上还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就提一点,有些人说,起点的公平是天生的,不能也不应该去消灭他,这是自己的个人禀赋,这一点我持保留意见。个人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是一个政府和制度,保证的是整个集团的效用最高,遗产继承和DNA不一样,这是财产权和人身权的差异。去偷窃和抢劫,明显与伤害和杀人,这种侵犯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税收本身就是一种侵害私人财产权的事情,如果你不否认税收制度,那么遗产税你就无法从制度层面去否定他。 当然,程序层面,遗产税的起征点,征收办法什么的,有太多可以指摘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政府财政透明度太差,其实这从底层侵害了政府强制收税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我觉得政府应该在这个层面上多下下功夫,官员财产联网和公开,这才是国家体制改革的长远计划和根本途径,而维护这个体制的正当性,更即是当前所急也是终极目标吧。
A股救市和其他
A股今天又一次跌破3000点,已经成了社会上面的一个笑话,身为证券从业人员,自然看到很多特别是自媒体的讨论。 其中一个讨论就是要不要救市,并且救市应该买什么股票也有自媒体发文章呼吁。距离A股上一次我亲历的大规模救市,应该说是发生在2015年,那时候是真买股票,后面的2018年,虽然市场也跌了很多,但是出问题的主要是民营公司的股权质押问题,我印象里面证券行业并没有特别明显的集体动作。 回到要不要救市的话题,如果要救市,那么这个市场就必须在社会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否则肯定就没有必要救市了。A股市场在社会里面的作用怎么样,2015年以来,是更重要,还是更不重要呢。我身为一个证券从业人员,觉得股市肯定是更重要了,因为上市公司明显增多,而且之前几年上市了很多消费股,也就是老百姓很容易触及的公司。另一方面,由于19年到21年是基金大年,很多老百姓都参与了基金投资,整体社会财富更多的被配置在了股票上,那么A股在社会里面的重要性肯定是增加的。 但是在这个市场里面,最终有决策权的领导不一定这么看,决策领导看到的是全世界和中国的整体环境的变化,2018年以来,整体社会面临的最大的转变是经济建设向中美对抗转变,虽然经济建设还是很重要,但是经济建设只是中美对抗的一个手段,有时候牺牲经济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更重要的目标,比如清零政策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实际上是彰显中国制度的优越性,这也是中美对抗的手段之一,这时候经济建设本身就被放在一边,更何况股市只是经济建设的其中一个手段。 而股市作为经济建设的一个手段,那么股市的健康发展和上市公司作为一个市场主体要发展,目标并不一定一致。比如股市健康发展需要严格执行的法律,清晰的财务报表,尽责的从业人员,但是市场主体并不想把自己的财务报表如实的公布给公众,即使监管机构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调查的时候,当地政府不能给予很好的配合也是自然的,企业的纳税的本地的,而股民的亏损是全国的,公地就是这样。 总结一下,第一部分说的是,虽然金融系统里面的人觉得股市很重要,但是决策层对于股市的重要性,并不一定觉得那么重要。我相信最高层可能认为,外汇的重要性比股市的重要性更强。比如人民币的汇率影响全国大量制造业企业的进出口,而显然股市点数多一点少一点没有这种直接的影响。 第二部分,如果要救市,国家应该买什么股票。这个话题有个前提假设,决策层已经下定决心救市,实际上这个决策的核心是,国家决定,将所有纳税人的财富拿出来一部分,送给炒股的这些人。因为只要是救市,不管什么手段,总是要出钱的,不管是中央汇金出,还是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终归到底是政府出的,而中央政府的收入,总是全体纳税人支付的,也就是用全体纳税人的钱,去买股票,给炒股的那波人托市。 这个操作实际上有两个点,第一是拿全体纳税人的钱去买股票,是不是等于说是让全体纳税人出钱了,可以认为是出钱了,但是这个钱并不是不会还的。因为我们认为A股的资产是被低估的,因此买了这些股票之后,这些股票每年分红,后面就能把钱还上,那么国家就是借了纳税人的钱托市,后面可以把这些钱还给纳税人,全体纳税人本质上并没有损失。但是如果买的这些股票都是垃圾股,过几年企业就破产退市了,那么显然全体纳税人的钱,就去补贴了之前持有这些垃圾股的股民了,是全体纳税人受损,少数股民受益。 第二拿全体纳税人的钱买股票,是不是等于接盘的现在炒股的股民,让他们解套出逃了。这个我们又要把这些钱在稍微理解一下,钱,或者说人民币,本质上是央行的债务凭证,因此用人民币买A股,等于说是央行发债持有A股。普通的股民,手里的人民币,也一样是央行的债务凭证,普通股民卖掉股票,换成人民币,但是对于中国这个整体来说,实际上只是央行增发了货币,由于股票个数没有增加,因此唯一的变化就是股票对应的货币量变多了,无论这个股票是在股民手里,还是政府手里。到现在为止,和上面一段的分析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如果增发的人民币买的是老外手里的A股,那么情况就稍有不同了。买老外手里的A股,实际上是要消耗中国的外汇储备的,由于我们前面说了,对于中国来说,汇率是比股市更重要的,要不要消耗外汇储备,是很重要的决定。A股老外持仓1.8万亿人民币,而我们的外汇储备8000亿美元,差不多5万亿人民币多点,这些外汇储备是稳定我们汇率的关键。更重要的是,买了中国老百姓手里的股票,老百姓持有的人民币还在国内,可以被通胀逐步消减央行债务,而消耗的外汇 储备,确实实打实没有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不希望去买老外手里的股票的。 但是老外要离开中国的意愿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股市下跌,那么就少拿走点外汇储备走掉。为了让老外少拿点,我们是不是需要让股市跌这么多呢,这是个权衡问题。老外总是要走的,如果这个资产确实物有所值,在我看来,我们政府接走无可厚非。更为关键的是,A股实际上已经是中产老百姓的重要财产配置之一,A股和国足虽然都是社会笑话,但实际上A股比领导以为的更重要,可惜决策层的领导大概还没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