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deepseek对中国人的冲击和上一轮chatgpt刚刚出现是对老外的冲击是类似的。但是目前的舆论场的主角是各路科技自媒体,可能从业时间也就三五年,对幻方不了解,老外就更是了。
我看了一些对deepseek公司本身的分析,个人感觉水平都很差(不是关于他们模型的理解,关于模型自己体验就行)。幻方这个公司开始就是几个人在一起,用自己钱炒股,老板是理工科出生,早早就量化手段在A股割韭菜,应该赚了不少钱。但是自营资金,就算一年两倍,四年下来,也就16倍,出钱的老板出个5千万,4年下来也就10个亿不到的样子,几个人分分,扣除大老板的,每人分个大几千万不算难,已经很好了,但是还可以更好
A股的量化投资基本上从12年开始从私人作坊,走向机构集团。15年A股大牛市,这个时候很多海外华人做量化的也纷纷回来割韭菜(比如明汯的裘老板),幻方也在这个时候,从管理自营资金,开始私募化。幻方的产品一出来,在量化届名气就不小,主要是量化圈,超额收益比较,还是比较客观的,谁好谁坏,很容易看出来。此后,私募量化在国内证券市场一路顺风,虽然中间也有所谓因子拥挤之类的回撤,但是直到22年,各路私募基金规模都是飞速增长,幻方高峰的规模接近千亿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取个时间加权的均值,200亿应该是非常保守的估算,每年赚30%是这类基金的常态,然后提成20%,也就是60亿落到公司身上,赚这么多钱,员工工资也不是个小数,人均200万的话,按照200人计算,一年4亿,5年也有20亿的成本了。这个时候拿出一半,20亿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研探索,属于常人能理解的有勇气有格局范畴。目测基础设施投入就在10亿-30亿之间吧,和互联网大厂不能比,但确也不是随便一个创业公司能拿得出的钱,这里面还有个很关键的问题,幻方布局超算是在22年以前,等到chatgpt出来,英伟达的显卡国内就不好买了,24年以后,冒出来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有钱也买不到大量的A100。
私募量化里面,幻方和其他有名的私募有一点不一样,就是老板都是土鳖,其他头部量化机构,老板主要是在国外割过洋韭菜,现在回来割A股散户,幻方老板就是土鳖,因此行事风格确实有点不同。比如他们19年就搞了个萤火一号,机房一个篮球场大小,应该说也不算特别大,还开放给了部分研究机构,等到21年他们的二号出来,说是有6个篮球场,已经在国内的超算排得上号了。22年这个时候,他们搞超算集群,一方面是为了炒股,但是他们已经把自己用不掉的算力公开出来,当时还发了篇文章好像,就是外部研究员可以申请使用他们的算力。
从AlphaGo出来以后,人工智能就是量化炒股届的显学,幻方里面的研究员应该从开始就在研究这个课题,但是相应直到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发现大语言模型才是人工智能的圣杯。幻方布局了超算之后,应该就养了一批研究员,做超算的底层到上层的应用和研究,但是到23年大语言模型统一人工智能届之后,老板又把一批研究割韭菜算法的研究员弄到超算,也就是现在这个deepseek主体来,开始战未来了。
这批人和互联网大厂,以及拿到风头的那批人不一样的点在于,没有一个海外回来的大师傅带着,同时资源也是有限的,走的路线不一样,也拿出了漂亮的成果。不管怎么样,他们是凭着一己之力,把中国的人工智能带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平了。更重要的是,之前国内被芯片禁运压着打,但是他们的成功让国内的人看到,可以不走老美走过的路。这当然不是不要GPU,而是揭示了一个,即便我的GPU不太行,但是通过算法,也能得到一个不差的结果,这就已经非常提升士气了,换而言之,这些互联网里面的大厂研究员,比如阿里,腾讯,百度,华为,能获得的算力,以及研究员的数量,比起幻方只多不少,那后面能冒出什么出来,幻方能做到的,很多机构都能做到,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小院高墙的格局了。
关于deepseek以及其他
我想deepseek对中国人的冲击和上一轮chatgpt刚刚出现是对老外的冲击是类似的。但是目前的舆论场的主角是各路科技自媒体,可能从业时间也就三五年,对幻方不了解,老外就更是了。
我看了一些对deepseek公司本身的分析,个人感觉水平都很差(不是关于他们模型的理解,关于模型自己体验就行)。幻方这个公司开始就是几个人在一起,用自己钱炒股,老板是理工科出生,早早就量化手段在A股割韭菜,应该赚了不少钱。但是自营资金,就算一年两倍,四年下来,也就16倍,出钱的老板出个5千万,4年下来也就10个亿不到的样子,几个人分分,扣除大老板的,每人分个大几千万不算难,已经很好了,但是还可以更好
A股的量化投资基本上从12年开始从私人作坊,走向机构集团。15年A股大牛市,这个时候很多海外华人做量化的也纷纷回来割韭菜(比如明汯的裘老板),幻方也在这个时候,从管理自营资金,开始私募化。幻方的产品一出来,在量化届名气就不小,主要是量化圈,超额收益比较,还是比较客观的,谁好谁坏,很容易看出来。此后,私募量化在国内证券市场一路顺风,虽然中间也有所谓因子拥挤之类的回撤,但是直到22年,各路私募基金规模都是飞速增长,幻方高峰的规模接近千亿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取个时间加权的均值,200亿应该是非常保守的估算,每年赚30%是这类基金的常态,然后提成20%,也就是60亿落到公司身上,赚这么多钱,员工工资也不是个小数,人均200万的话,按照200人计算,一年4亿,5年也有20亿的成本了。这个时候拿出一半,20亿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研探索,属于常人能理解的有勇气有格局范畴。目测基础设施投入就在10亿-30亿之间吧,和互联网大厂不能比,但确也不是随便一个创业公司能拿得出的钱,这里面还有个很关键的问题,幻方布局超算是在22年以前,等到chatgpt出来,英伟达的显卡国内就不好买了,24年以后,冒出来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有钱也买不到大量的A100。
私募量化里面,幻方和其他有名的私募有一点不一样,就是老板都是土鳖,其他头部量化机构,老板主要是在国外割过洋韭菜,现在回来割A股散户,幻方老板就是土鳖,因此行事风格确实有点不同。比如他们19年就搞了个萤火一号,机房一个篮球场大小,应该说也不算特别大,还开放给了部分研究机构,等到21年他们的二号出来,说是有6个篮球场,已经在国内的超算排得上号了。22年这个时候,他们搞超算集群,一方面是为了炒股,但是他们已经把自己用不掉的算力公开出来,当时还发了篇文章好像,就是外部研究员可以申请使用他们的算力。
从AlphaGo出来以后,人工智能就是量化炒股届的显学,幻方里面的研究员应该从开始就在研究这个课题,但是相应直到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发现大语言模型才是人工智能的圣杯。幻方布局了超算之后,应该就养了一批研究员,做超算的底层到上层的应用和研究,但是到23年大语言模型统一人工智能届之后,老板又把一批研究割韭菜算法的研究员弄到超算,也就是现在这个deepseek主体来,开始战未来了。
这批人和互联网大厂,以及拿到风头的那批人不一样的点在于,没有一个海外回来的大师傅带着,同时资源也是有限的,走的路线不一样,也拿出了漂亮的成果。不管怎么样,他们是凭着一己之力,把中国的人工智能带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平了。更重要的是,之前国内被芯片禁运压着打,但是他们的成功让国内的人看到,可以不走老美走过的路。这当然不是不要GPU,而是揭示了一个,即便我的GPU不太行,但是通过算法,也能得到一个不差的结果,这就已经非常提升士气了,换而言之,这些互联网里面的大厂研究员,比如阿里,腾讯,百度,华为,能获得的算力,以及研究员的数量,比起幻方只多不少,那后面能冒出什么出来,幻方能做到的,很多机构都能做到,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小院高墙的格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