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 店小二 on 论三座大山
- L on SVI模型拟合
- acnkid on 俄乌战争的回顾及其他
- acnkid on 外卖小哥的收入以及其他
- acnkid on 外卖小哥的收入以及其他
Archives
- June 2024
- April 2024
- January 2024
- October 2023
- September 2023
- August 2023
- June 2023
- May 2023
- February 2023
- January 2023
- October 2022
- September 2022
- July 2022
- June 2022
- May 2022
- April 2022
- March 2022
- February 2022
- December 2021
- October 2021
- September 2021
- August 2021
- June 2021
- May 2021
- April 2021
- January 2021
- December 2020
- September 2020
- August 2020
- May 2020
- April 2020
- May 2019
- March 2019
- February 2019
- January 2019
- September 2018
- July 2018
- May 2018
- April 2018
- December 2017
- November 2017
- August 2017
- July 2017
- May 2017
- April 2017
- March 2017
- February 2017
- January 2017
- December 2016
- September 2016
- August 2016
- July 2016
- June 2016
- March 2016
- January 2016
- October 2015
- July 2015
- May 2015
- November 2014
- August 2014
- July 2014
- March 2014
- February 2014
- October 2013
- September 2013
- August 2013
- July 2013
- June 2013
- May 2013
- March 2013
- January 2013
- December 2012
- September 2012
- August 2012
- July 2012
- June 2012
- May 2012
- April 2012
- March 2012
- February 2012
- January 2012
- December 2011
- November 2011
- October 2011
- September 2011
- August 2011
- July 2011
- June 2011
- May 2011
- April 2011
- March 2011
- February 2011
- January 2011
- December 2010
- November 2010
- October 2010
- September 2010
- August 2010
- June 2010
- May 2010
- October 2009
- July 2009
- May 2009
- March 2009
- February 2009
- January 2009
- November 2008
- October 2008
- September 2008
- August 2008
- July 2008
- June 2008
- April 2008
- November 2007
- April 2007
Categories
Meta
Author Archives: laofish
读《与中国打交道》
原美国财政部长写的关于中国的书,值得一读。他之前担任高盛CEO,在朱镕基启动的经济改革中,是境外资本的代表人物。 一直有人说,从墙外读懂中国,这本书应该可以被视为一个重要支持吧。实际上,书中敏感点很少,对于六四这种事情,也是一笔带过,我觉得引进很有希望。 但若论客观,也很评价了,书中对周永康和薄熙来的描述中,作者第一眼就不喜欢这个两个人物,很难说这不是后见之明。 不过,我本身不想对书做过多评价,这种时代触手可及的大人物的回忆录,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 但我对书中最后,提到马云。我不由得想到前两天突然火起来的一个视频,主持人问马化腾为何国外的互联网公司无法进入中国发展,马云说世界很大嘛。上一个类似的话,是习近平说,宽广的太平洋足够大 容得下中美两国。 对于世界大不大,我不想评论,但是我在这里面,隐约觉得看到了一个商人的政治抱负。 马云,马化腾,此前还有李彦宏,这三个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比113家央企只大不小,按照级别,给个副部级实在是一点不过分。但是李彦宏现在忙着重振百度,心思应该不在治国平天下上面。 但是这二马就不一样了,但取得他们这样的成就之后,继续在企业经营上获得成功,我相信效用是非常低的,他们似乎也在思考更深刻的问题。 马云本来就是个哲学家一样,在全球布道,其实一方面也是在提升这个国家的形象。这里想说的是马化腾。在15年以前,他外界的形象还是一个企业家,或者说技术男。但是此后,提出的互联网+,提出的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超出了一个企业家本来的政治抱负,你看雷军,刘强东的议案多朴实无华。 但是成功到这一步,胸怀社稷,那也是自然而言的,但是不知道他们这样的企业领导人,对这个国家的走向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他们年纪都不大,影响力还可以持续二三十年,他们对这个社会的构想,应该不会和党内精英一样,而他们的影响力,不知道将会通过什么渠道释放。 理论上来说,和当局合作,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是最稳妥的,肯定也是这些人的第一选择。但是党内精英对这种异类的排斥程度,却是无法预测的。
Posted in 思考评论
Leave a comment
对高频交易的认识和观点
既然是认识和观点,那就是没什么硬货和论据了,毕竟虽然我从事的做市业务应该是最标准的高频交易,但是在国内的业内来看,只有15年做中金所股指期货赚到大钱的那种高频交易,才是典型的高频交易吧。 所有不赚钱的高频交易都不算高频交易,那么我这种没赚到大钱的高频交易,自然也就露怯了,只能谈谈认识和观点。 13年以前,我对于高频交易的认识,就知道很赚钱,觉得高科技。什么速度快,技术好。 13-15年,我算是入行,但是没有真正交易,而这段时间,国内外高频交易的讨论很多,感觉是国外在金融危机之后,对高频交易的监管反思逐步深化,而且竞争越发激烈。高频交易这段时间,赢家通吃的越来越厉害。加上国内市场环境也在趋好,不少行业内的年轻人回来,私募什么的,国内行业在蓬勃发展。而且,这段时间,国内的知乎,让很多行业内的年轻人,在上面做了很多较为深入的普及。 我算是从不明觉厉的认识状态,转而开始觉得是重资产业务,也就是基础设施投入极大,当然知识也密集,但是这个知识密集更多的还是体现在IT上,而不是策略上,慢慢我感觉到,策略在行业内,地位是次要的。本来策略这个东西,在业内很难保住秘密的,毕竟不是传男不传女,行业年轻人流动一下,策略的东西就流传出来了。 我听过一个做过典型高频交易的管理人,说了一个最简单的做市策略,核心思想就是两边挂单,说就是这个策略,当时就是赚钱的。国外不知道,可能策略会更高级,细节处理更精密,毕竟一个业务这么赚钱,可能有很多人花很多心思,当时我觉得(这个词我不喜欢,当时这是我的观点而已)策略上的提升,是从90分提高到95分,95分到99分这样,一个双边挂单简单的策略都可以有60分,稍微改进一下,加上盘口压力预测什么的也就80分了。就是说,在策略这个维度上,并没有太多提升的空间。 16年-17年,中金所股指期货高频业务基本上都停掉了,很多业内守着的小秘密,也开始慢慢被人公开了,上面那个挂单策略就是这样听到的。在这以前,我虽然已经认识到,策略在高频交易这个行业里面,不会是很艰深的东西,高频交易里面,真正用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甚至小波变换什么的,是很少的。但是我毕竟没有亲手用过高频交易,所以还是不清楚实际的深浅。 但是随着听说的东西越来越多,什么一天100万利润,100万手续费,每10分钟资产创新高。我就知道,实际上国内所谓高频交易容易赚钱,主要是中金所这个品种很好。手续费太低了,万分之零点二五,而在15年股指的波动,不逊于普通的股票。这样高的波动,这么低的手续费(0.2一个tick,手续费不到0.1tick),只要你双边挂单,赚钱的概率是很大的。而在商品期货上,高频交易就不这么容易赚钱了。而每十分钟资产创新高,也就是说,普通的高频交易(不是伊士顿那么高管的玩家),显然并没有神奇的做到近乎零库存的,即使在15年5月,也是要持仓几分钟的。 也就是说,实际上在14-15年,不需要特别高的IT投入,实际上就可以通过高频交易赚钱,慢慢边赚钱边投入,这一套就可以走通了。 但问题是,对于高频交易,回测难度是很大的,我也没法说服部门去专门为我这个想法去研发一套高频回测系统,然后我们一起研究高频交易策略。 或者给我一笔钱,让IT陪着我,用真钱去测试我拍脑袋想出来的高频交易策略。 不过,我有空还是先把脑袋拍起来,或许以后也能用得到。
对中国股市的认识
中国股市最近一年的走法很不一样,实际上如果说具体点,是刘士余上台之后,股市的表现和以前很不一样。 国内股市一直被称为赌场,都是筹码在博弈,比如所谓的填权行情,高送转行情,所谓的利好出尽,都是对其博弈价值的一种总结。 但是其有没有内在的价值逻辑呢,我认为,对企业价值真正有深入研究,而不是只看一个PE的人,应该是认可部分A股的价值逻辑的。这里不说什么老板电器,美的集团,这种成长股逻辑,这里用工商银行举例。今天一大波银行在创历史新高,站在今天的时间点上,这是不是因为大家在博弈漂亮50呢。 我认为不是,这一轮供给侧改革,社会总体效应不知道怎么样,但是原材料价格飞涨,扎扎实实救活了一大批国企,于此同时,很多银行的坏账拨备,就不在天然的低于可能的坏债损失了。 而此前四大行全面的PB低于1,就是因为对于其实际坏债,市场认为要超过账面值的。因此起码这一波银行的上涨,是符合价值逻辑的。 这种价值逻辑,却是需要去思考,厘清,并预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