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laofish

现在是不是处在时代的关口

我大概在08年前后,感觉到我们这个社会,真切的意识到,自己变成了一个对社会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读高中的时候,最喜欢的是青年报的冰点周刊,揭露社会中的阴暗面,读了之后义愤填膺,当时可能最流行的问题是,我们这个社会会好吗?其实后来对看过的都已经没了印象,除了那个叫范跑跑的,不过这个也是因为他在汶川大地震后面的表现,加深了这个印象。 冰点的主编可能叫李大同还是什么的,后来因为批评文章写多了,被打压,然后就去德国待着了,时不时在境外反华媒体上,发点专栏,也不知道这些人靠这些专栏,是否足以过上一个较为舒适的生活。不知道他们看到自己的同辈被这个时代裹胁,一步步的实现了实现了至少是财富上的更大的成功,是否会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 这些去国外的人,都是当时国内社会最顶尖的人,如果留下来,至少北京好几套房子吧,而现在他们回来,一套估计都买不起了。当然,不能用某一个时点,来判断过去的选择。 我其实觉得他们一点没错,中国社会,特别是当代,比过去更需要批评,而且,现在批评的影响力,随着网络渠道的发达,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当然,防火墙也在不断进化。 今天看十三邀,提到中国社会这二三十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现在的贸易战,实际上感觉就是一个节点。虽然股市其实还算风平浪静,但是我总有一个观点,人们总是在高估短期影响,而低估长期变化。 中国社会在十年前,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但都被高速发展所掩盖了,实际上现在回过头来看,在各个地方GDP锦标赛的年份,中国社会是15%这样的增长,但是这种增长,被巨大的剪刀差,导致了普通人根本没有分享到增长的福利,比如农民工,完全被增长剔除在外。 这种增长,实际上,是被房地产,被基建,再下一层,被房东所拿到了,只是现在社会才反应过来,从前大家没意识到而已。因为十年前投资兴建的新区,直到今天,价值才反应在房价上,但实际上GDP的增长是在十年前记在帐上,今天可没有统计这些。 现在弱化GDP目标,也是解决过去的问题。但是,境外环境不一样了,贸易战这个是个标志点。 经此一役,中国人就大概就变得更自信了。 自信之后,就可以不用对批评自己的言论过分敏感了吧。

Posted in 思考评论 | Leave a comment

关于期权delta复制的几个问题

  有同事始终对delta复制有强烈的不信任感,认为delta复制里面,有很多要素把握不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就会出什么问题。 我不这样认为,bs理论最开始的组合构建,本身就是delta复制的流程,因此,delta复制,和bs模型所给的价格,是自洽的,我们可以指责bs模型有各种问题,比如: 股价连续平滑变化,满足对数正太分布 实际上,有一点,就是bs模型里面,对股价是否有漂移,没有任何假设,这不是指责bs模型的一个理由,因为复制组合可以对冲掉漂移。 连续对冲,交易没有摩擦成本,以任意数量交易没有冲击 假设可以任意份额交易,这个也是个摩擦问题。没有交易税费,没有买卖价差,没有清算费用等等,这需要平衡。 资金随意融入融出,股票可以任意卖空 融入融出利息固定,实际上股票卖空有一个融券利率,可以放在虚拟的股息率里面解决。 波动率为常数 这和实际显然不同,但是假设里面波动率是常数。 但这些问题,对于一个用动态复制来模拟bs模型所给出的价格的时候,并不是必然存在的。有些问题,对bs模型来说,是问题,比如交易没有摩擦,资金无限融入,但是,在我们用动态复制模拟的时候,第一个模型,也是不考虑交易摩擦,资金融入更是没有限制。 因此,用动态复制和bs模型所给出的价格,在这两个限制上面,其实是自洽的,二者最终的结果也是一致的。 连续对冲和离散对冲 bs模型的假设里面,是连续对冲的。我们用动态复制模拟的时候,用的是数值计算的方法,天生是离散的。但是这离散因素导致的结果有多严重,我们应该好好分析一下。 首先,离散对冲的结果应该是无偏的,也就是说,我认为对冲间隔取长取短,在没有交易摩擦的前提下,最终的期望是相同的。这不是天然成立,我要查下书验证一下我的观点。 离散对冲是无偏的,但是如果考虑交易成本, 其次,离散对冲的时间间隔的长短,影响的是最终的对冲误差,时间间隔越长,误差越大,这个时间间隔和对冲误差的关系,那就是有偏的了。 交易越频繁,对冲成本越高,偏差越厉害。理想的情况下,不要对冲,持有到期,只要重复次数足够多,最终的期望收益,就是期权的理论价值。 这样算下来,对冲次数越多,实际上是越不划算的。 实际上,离散对冲和连续对冲,我觉得其差异,可以用样本方差和总体方差解释(并不确定)。 价格路径不完全满足对数正太分布 在bs的理论体系下,价格是满足对数正太分布的,这个是求解pde结果的必须。我们不管用蒙特卡洛方法生成价格路径,还是用实际股价,都没法得到一个完美对数正太分布的价格。其中,蒙特卡洛的问题在于,我们的价格路径上的点,往往是有限的,这和后面不连续对冲有关,因此虽然我们在生成分布的时候,用的是对数正太分布,但是实际上最终出来的结果,并不能完美契合。 分布曲线上的差异还好说,更重要的是,由于蒙特卡洛是离散取样,导致最终的波动率和我们预设的参数是不一致的。我们给的参数是0.25,最终出来的结果可能是0.26。这种不一致导致了最终对冲出来的价格和理论值不一致。 当然,间隔越小,误差越小,这种误差也应该是可以推导得到的。这种不一致本质上,和波动率和离散采样有关~~,似乎不一定是无偏的,我印象里面说是,采样点数越少,波动率越倾向低估。~~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 s^2=\frac{1}{N-1}\sum^2_{i=1}(x_i-\bar x)^2s2=N−11​i=1∑2​(xi​−x¯)2 这个式子通过样本,得到的总体方差的估计是无偏的,但是,对方差开平方后,得到的波动率,却是有偏的。由于 E(s)=E(\sqrt s^2)<\sqrt(E(s^2)=\sqrt\sigma^2=\sigmaE(s)=E(s​2)<(​E(s2)=σ​2=σ 即,平方根的均值总是比均值的平方根小,前者是我们采样得到的波动率,后者是随机变量本身的波动率 \sigma =\frac{\bar s}{b}σ=bs¯​ 当取样数量超过50时,误差已经小于2%了。 根据上述结论,我们知道,当利用蒙特卡洛生成一条路径,实际路径的波动率,往往是低于我们最初给出的系数的。 这样,我们对路径采样的影响,也有了一个大致的判断。 交易成本对动态复制的影响 真正影响动态复制的,交易成本的影响就不在是无偏的了。交易频率越高,交易成本越大。如何权衡交易成本和对冲精度,应该有比较深刻的研究,但我没有看到呢。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学术研究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

为什么我们没有买300期货

昨天趁着双十一,买了个机械键盘,终于满足自己在本科时候看到GEEK上对机械键盘介绍时种的草,十多年过去了,终于舍得自己买块像样的键盘了。 拿到这块键盘,首先就是熟悉一下,想多打几个字,练练手,正好这几天被永安国富基金的宣传册刺激到了,这里分析一下为什么我(活着我们)没有那么NB,什么年度都能赚30%的收益。 如果不是领导对这个私募很热心,估计我也就觉得这只不过是大浪淘沙剩下来的幸运儿而已,但是领导们说多了,我也就不能总是这种惫懒态度了。把别人看做幸存者偏差,就意味着自己不需要去努力,这种态度显然不是领导们希望看到的。但另一方面,我这个人是一个怀疑主义倾向很严重的人,我甚至怀疑,是不是真有人能连续战胜市场,取得超额收益。 当然有人会拿巴菲特说话,但是巴菲特只有一个,什么索罗斯,西蒙斯,这些人也都很NB,但是索罗斯也是有赢有输,比如他攻击港币不是没吃到什么好处嘛。比如这次特朗普交易,好像索罗斯做的也不怎么样。大赚小赔,这还是人间。 至于西蒙斯,都知道他大奖章基金很NB,不过如果是做套利的话,这里堵的成分已经很少了,更多的其实是技术和模型驱动。我是市场有效理论EMH的赞赏者,但是也不认为市场就那么完美,完全没有套利空间。毕竟我自己就做的是这个,如果那么有效,我也没得做了。这种套利空间的存在,我个人觉得不违背市场有效理论,这个空间对我来说存在,对其他人来说不一定存在,每个参与者面对的交易限制不同,经过充分的博弈,市场总是趋向于无套利的。我的导师张兵老师得意作品论证的就是中国股市的渐进有效性,我现在想来,渐进有效的本质是,信息传播效率的提高,使得市场的有效性在不断提升,我们现在这个市场也一样,但是这个有效性的提升是没有尽头的,并不存在所有的信息都无法指导操作。实际上,我做的套利,根本不需要什么信息,换一种说法,我套利成功所依赖的,就是市场要在某个时刻有效。但又不能总是有效。这之间的波动就来源于情绪的波动,其实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信息扩散过程中自发的涟漪。 扯的有点远,问题应该是,为什么我们买了500期货,没有买300期货。 实际上,把自己代入年初,我们并不知道今年流行什么,对经济和行业复苏,也就是看了任泽平和姜超的几篇报告,对供给侧改革和反腐运动成败还存疑呢,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也没那么充分,你怎么就知道300一定会涨呢,你是不知道的。 在你不知道300和500后面是涨是跌的时候,对于一个号称自己做量化的,或者更精确一定,没有真正在这个市场上去下长期的方向性赌注的人,他能做的是假设未来的涨跌概率是一半对一半,而500和300的关系,他应该认为,二者相关系数起码也在0,8以上: 证券代码    证券简称    Beta[起始交易日期] 上市首日[截止交易日期] 上年末[计算周期] 周[收益率计算方法] 普通收益率[标的指数] 沪深300    基金成立日    512500.SH    中证500    1.1664    2015-05-05    159922.SZ    500ETF    0.9734    2013-02-06    上面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从上面的结果来看,任何人都看不出来500和300会出现如此的分化的。那站在年初,我们凭什么就一定会选300呢。 更为关键的是,500期货还有一定的贴水,这给了我们额外的edge,这样综合来看,我们不选500而选300,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那给定选择500的前提下,我们能不能做的更好,那就是500在六月初到10月底,其实也涨了10%,此前那一段止损操作其实是打乱了这个交易的节奏的,这个应该是反思的重点,而不是为什么没有选300期货。

Posted in 技术相关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