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学术研究

股指期货贴水的再理解

股指期货的贴水,在全球的金融市场里面,并不多见,我提出来全球主要的股指期货,按照周五收盘价,贴水超过0.5%的就这么些。 贴水一直是国内金融市场一个奇怪又能解释的异象。 说他奇怪是因为,贴水本质上就是对指数的超越,比如现在中证500指数期货,贴水率9%以上,也就是说,如果有人管理一个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他只要把持仓都卖掉,然后换成股指期货,里面就有9%以上的年华增强。如果卖掉的钱,再买点货币基金啥的,增强的收益可以达到11%以上。 中证500期货15年上市,贴水已经持续了6年。当然贴水程度有高有低,问题是,为什么会持续贴水。比较常见的一个解释是,中国的股票市场alpha因此很强,比如明泓幻方之类,通过交易,他们的增强收益可以25%以上,他们不想要beta风险,因此愿意付出10%以上的成本对底仓进行套保。 上面这个话题不陌生,但之前一直模模糊糊没彻底搞明白的是,当我发行一个挂钩指数的场外期权,我的交易工具是期货,我应该怎么定价。 比较具有迷惑性的点在于,是否直接用期货的价格定价,比如期货现在价格比指数便宜50个指数点,那么用期货的价格做期初价,行权价还是指数的价格,最简单的想法是这个,这样直接就把贴水放到了定价公式里面。但这里问题就来了,由于交易期货是保证金交易,这个时候r还是不是货币市场的利率。 理解这个里面就需要思维上进行一点小转化了。

Posted in 学术研究 | Tagged | 2 Comments

基金经理收益和毕业院校的关系

昨天听赵林讲座,期间提到,现在投资人非常看重毕业院校,对于清华北大的,其募资比其他学校毕业的要容易不少。那么是不是清华北大毕业的,投资能力就显著由于其他学校的呢。 我稍微做了下文献研究,发现西财有关于校友网络和投资收益影响的文章,我觉得这个不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本质上是,高考成绩和基金收益的关系。 但由于我们无法获得基金经理的高考成绩,因此本科毕业院校是一个代理变量。但是这里我遇到了一个门槛,我的数据库上面,基金经理毕业院校是在简历里面,这个是不规则的数据,如果获取院校信息,需要很多手工工作,因此我直接采用简历里面第一个大学前面两个字做代理。 其次需要找到一致比较对象,由于不同类型基金收益率实际上不能直接比较。简单起见,我直接用混合型基金来比较,实际上不同风格混合型基金差异很大,那这就没办法了,更好的比较对象可能是按照近似业绩基准比较。 然后需要找到合适的比较区间,我用三年区间,即20180501到20210501这段区间的收益率来比较。但是最终筛选出来符合条件的就300多个基金,由于同一个基金经理管理多个产品存在,因此实际基金经理124个,因此也没有什么代表性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突然想到一个比较巧妙的论述,即清华北大毕业的基金经理,收益率是否显著不同于其他学校毕业的,这里可以做个检验 t,p_2tailed=stats.ttest_ind(df_qh['收益率'],df_fqh['收益率']) (-0.7726350671309941, 0.44105017462716833) P 明显大于5%, 不能即拒绝原假设 也就是说不能拒绝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投资收益率显著和非清北学生不一样的原假设

Posted in 学术研究 | 1 Comment

雪球期权的对冲和交易

做雪球期权的对冲交易也快一年了,实际上年前研究比较多,年后反而研究少了,按部就班的对冲,但是由于最近半年前的期权要到期,我发现我自己计算出来的delta和公司研究员给的delta差异很大,这就让我有很大的疑惑,并且思考这其中的原因,并且这里这里面的思路。 首先,雪球期权有一个票息,这个是支付给客户的,这个票息可以对应一个隐含波动率,由于这个是交易出来的,因此可以认为这个波动率是fair的,用这个波动率来估值,可以得到一个公允的估值关系。 其次,做交易肯定是要赚钱的,虽然成交之后,我们可以达成一个fair的波动率,但实际上我们认为这个波动率应该更高,这个就是我们的edge,我们怎么体现这个edge。 这个edge的第一步应该是对估值进行调整,即如果我们预期波动率是38的话,再结合期权的期初估值(可以定义为0,也可以定义为30,看你怎么理解了,这也和期末的支付怎么理解有关),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票息,这个票息实际上是这个预期波动率对应的预期票息。如果按照这个票息支付给客户,我们理论上是没edge的,也就是没法赚钱的。 如何体现edge,我们可以用一个估值调整的方法,即在上一步求解预期波动率对应的隐含票息的时候,将期权的期初估值进行一个调整,调低一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计算出对应的票息。 用这个票息和预期波动率,那么计算的期权理论价值就会比公允值更低,这个差值就是我们成交后所拿到的edge。 这个edge如何体现,实际上有两种思路,其一是票息按照实际成交票息,但是对未来的预期波动率按照真实波动率,这样实际上我们得到的是一个一开始估值上就赚很多钱的估值序列,这个序列本身并没有问题,因为对未来的判断是按照我们真实的判断进行的,因此其对冲和我们的预期应该是一致的。 但相对于,如果票息按照预期波动率的票息进行估值,那么期权本身的价值要更高。但是由于票息采用的真实的票息,那么期权的估值是偏低的,这主要会导致在标的价格偏低时,高票息的delta稍微更大一点,这个感觉影响也不大。 由于这个给付的票息是真实票息,因此随着到期日临近,期权的估值实际上是收敛于到期价值的,这个本身也是没有问题的。那么这个体系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期初的估值偏差就记在了交易员的book上。 如果这里面用预期的票息,对冲结果是不是一定更优,我觉得很难说。

Posted in 学术研究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