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laofish

投资策略的价值观

最近在思考,投资策略本来应该是有价值观的。 在A股刨食时间长了,会认为赚钱的就是对的,赚钱的策略就是好策略,greed is good嘛,国内国外皆是如此。 昨天听到邱国鹭一个演讲里面提到,价值投资是对整个市场来说,是一个正确的价值观的策略,能有效的激励企业家把企业做好做大,从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让我又开始对策略的价值观有点更深的感触。 实际上,策略的价值观问题,15年股灾时候早就提到过,所谓“恶意做空”。当官方提出这个词的时候,专业投资者基本上是以嘲笑讥讽的态度看待这个词的。大抵是,何为恶意做空,我割肉出局还恶意了。所谓境外敌对势力,不也没找到么,坏人都是赵家人自己等等。 不过后面翻出了一个巴菲特的说法,说从来没有做空自己的国家而获得成功。我不知道巴菲特是不是真说过这话,不过在那段时间,很多人想抄底的时候,确实是喊出了这个口号的。只是,我并不相信他们真的是相信这句话里面的价值观的。 而直到最近,刘士余在A股搞这一轮监管风暴,核心其实我看很简单,就是抑制A股里面的泡沫,打击投机,很多人开始为自由主义经济学叫屈,认为这是过度监管,行政干预,不市场化,人治等等。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同时,在背后,他们不是在为股市的市场化进程倒退叫屈,而是为股市投机功能减弱叫屈。因为如此打击,A股里面追涨杀跌的散户是越来越少。这些所谓投资人的优势也就逐步消失了。如果今天晚上IPO又暂缓了,保证这些人又开心了。什么样的人,就搞出什么样价值观的策略出来。 比如引人注目的长信量化先锋,典型小市值策略,过去几年业绩非常好,因此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好策略。首先我得承认,这个策略过去几年业绩很好,给投资人带来了显著的收益,从这个角度讲,他无愧于受托责任的。但是如果放在一个更为宏大的背景上,这个策略本身是一种投机性很强的策略,强化了A股小公司的壳价值,加剧了A股的泡沫化。如果基金经理说,我看透了这一点,认识到了这个策略的价值观并不高尚,但是我一个人没法改变A股这种壳资源的生态,我要做得是用这种不怎么样的策略,去赚那些诱导散户的庄家的钱,通过惩罚他们带来社会的正义。也就是索罗斯所谓的看清泡沫,投入其中,并抽身而退,从这个价值观的角度来说,我并不讨厌。 这个基金经理一直没有公开接受采访什么的,和当时的成长股一哥不一样。既然是做量化的,大多还是有一个对市场的敬畏之心的。不像微博和公众号上很多所谓的专业投资者,自己熟悉的套路失效了,就使劲怼刘士余,似乎把他说的有多不堪,就给自己亏钱找到了理由。

Posted in 思考评论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指数成分股调整对指数表现的影响

今天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指数成分股调整对指数表现的影响,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 可惜的是这个话题最多出一份研究报告,而不能出论文,所以也就贴在博客上了。 pre是指10年的成分股从10年到现在的表现。 now是指现在的成分股从10年到现在的表现 std是全收益指数的表现 结论1 现在的50成分股跑赢std和pre很正常,因为表现好才能进50。 但50指数的表现,不如不调整,这个结论比较有意思,这个是说,你剔除的成分股,剔除之后,表现比新进入的成分股在进入以后表现的更好。 这说明,在50成分股上,反转效应超过动量效应。     结论2 300的结论和50类似,反转效应超过动量,但是程度比50若很多。 这里虽然图片写的是50,实际上是300,我不高兴改了 结论3 500上,剔除之后和之前,相差很小,这个指数上,动量效应是超过反转效应的。     结论4 结合上面结论还能发现,进入300的股票是历史业绩最优秀的,因为now300是跑赢最多的。

Posted in 学术研究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不可把握的时代和焦虑

在时代面前,所有的选择都是渺小的,对未知保持敬畏,或许能轻微减缓对眼前的焦虑。 去年7月份买房的时候,深刻的感受着整个社会的裹胁之力,那种焦虑和疯狂无以复加。 大部分时刻,我觉得自己是可以和这个世界保持轻微的距离感的,这种感觉很微妙,不是说你对世界没有感情,而是你对身边发生的事物没有特别深刻的感情,我会把我在新闻里面看到图片上面的五十来岁的老父亲,想成自己的亲人,但同时,自己对老家的亲戚没有特别的感情,这可能是因为我常年独处,而且尚未成家,对于家庭的观念不够深厚,这种特质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出现,多可以评价薄情寡义。但既然我现在独自在外,可以预见的很长时间也会如此,因此倒也不必让更多人讨厌。 实话说,我在billions里面,看到美国徐翔对泰勒的评价,说你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那可能我的症状比她轻很多,毕竟我也没人那么天才。 中国这几十年变化实在太大,我常常在想身处这变化的时代,是幸运或者是不幸。虽然一直我和别人聊天,都在感慨70年代出生者的幸运,实际上,幸运的总归是少数,是那个时候选择上学进城,在城市里有一份工作的少数。或者是出生在城市,一开始就有一个城市户口,这本质上就是一种特别的幸运。 实际上,大部分出生在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或者已经人到中年),出生下来的日子,过的还是比七十年代好很多的。但是,处在这样一个巨变的时代,我们对一切的变化理所当然,但实际上一个动态剧变的时代,人人类型的焦虑都是常见的,谁能有七八十年代国企工人对未来的稳定感。 算了,心里太多杂念,还不如多多读书

Posted in 思考评论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