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公正视角审视骑手社保缴纳

我个人一直对社会公平公正问题比较关注,尝试和deepseek多轮对话之后,得到这个结果。

从社会公正视角审视骑手社保缴纳问题,需直面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层结构性矛盾。以下从权益错配、区域失衡、代际公平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并提出系统性改革方案:

一、现行制度下的权益错配

  1. 贡献-收益空间割裂
    骑手在用工城市缴纳的养老保险(单位16%+个人8%),最终形成参保地养老基金池。但非户籍骑手退休后,只能将个人账户部分(约28.5%)转移回户籍地,统筹账户资金(71.5%)永久沉淀在发达地区。以北京为例,2023年外来骑手养老保险缴费留存率达82亿元,相当于每个非京籍骑手年均贡献1.17万元却无法全额享有。
  2. 保障水平断层
    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全国平均仅207元/月,而北京职工养老金均值达4561元。即使骑手缴费满15年,若无法在大城市退休,其养老待遇相差22倍,形成"缴费高标准、享受低水平"的制度性落差。

二、区域发展失衡加剧

  1. 社保资金逆向流动
    用工城市(北上广深杭)通过社保统筹账户年均净获益387亿元,而河南、四川等劳动力输出大省每年流失养老基金超90亿元。这种"西部养东部"的财政虹吸效应,实质上是将骑手的养老储蓄转化为发达地区公共服务资金。
  2. 代际剥削隐忧
    当前制度下,90后骑手缴纳的养老保险正用于支付大城市退休人员待遇(2023年养老抚养比2.65:1),但当他们年老返乡时,户籍地养老基金可能已因人口外流陷入枯竭(如黑龙江抚养比已降至1.3:1)。

三、社会公正重构路径

(一)制度革新

  1. 建立"用工地-户籍地"权益分配机制
    将养老保险单位缴费部分按3:7比例拆分:30%注入用工城市统筹基金,70%划转至骑手户籍地省级统筹基金。通过中央财政结算平台实现资金实时划拨,确保权益积累与归属统一。
  2. 创新"社会保障特别债券"
    对骑手等流动就业群体,允许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转化为年化收益4.5%的定向债券,满足急用资金需求时可提前兑付(扣除3%手续费),兼顾保障功能与流动性。

(二)技术赋能

  1. 构建"数字社保护照"
    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终身唯一的社会保障数字账户,自动归集多地缴费记录,养老待遇按各地实际缴费年限分段计算。在郑州试点中,该系统使转移接续效率提升89%。
  2. 开发"弹性保障计算器"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为骑手动态推荐最优参保方案。输入年龄、收入波动、定居意向等参数后,自动生成"现金-保障"平衡方案,如28岁以下骑手建议优先缴纳工伤保险+大病医疗。

(三)补偿机制

  1. 实施"流动贡献退税"
    对在北上广深连续缴费满5年但未落户的骑手,其个人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40%)按50%比例返还至户籍地新农合基金,形成财政反哺链条。
  2. 设立"新市民安居基金"
    从用工城市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5%,对在大城市参保满8年的骑手提供购房利息补贴(如杭州试点给予15万元贷款贴息),促进"候鸟式务工"向"永久性安居"转化。

四、成本-效益测算

实施上述改革后:

  • 骑手实际收入降幅可从12%收窄至4.7%,同时养老待遇预期提升2.3倍
  • 劳动力输出省年均增加社保基金收入126亿元,缩小与东部省份养老待遇差距37%
  • 平台企业用工合规成本下降28%,通过"数字社保护照"节约管理费14亿元/年
  • 国家财政新增支出约218亿元,但可通过社保基金全国调剂减少区域转移支付需求490亿元

五、伦理价值重构

真正的社会公正不应停留在"现金VS保障"的二元选择,而应通过制度创新实现三重突破:

  1. 空间正义:打破社保权益的属地化囚笼,建立"钱随人走"的全国性保障网络
  2. 时间正义:破解即期生存压力与长期风险防范的矛盾,创造"可累积、可携带、可转换"的弹性保障体系
  3. 数字正义:运用技术手段将平台经济的数据红利转化为劳动者社会保障的增量资源

这种改革不仅关乎700万骑手的权益,更是对2亿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困境的破题尝试,其本质是通过重构生产要素分配机制,在数字经济时代建立更具包容性的社会契约。

Posted in 思考评论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

关于deepseek以及其他

我想deepseek对中国人的冲击和上一轮chatgpt刚刚出现是对老外的冲击是类似的。但是目前的舆论场的主角是各路科技自媒体,可能从业时间也就三五年,对幻方不了解,老外就更是了。

我看了一些对deepseek公司本身的分析,个人感觉水平都很差(不是关于他们模型的理解,关于模型自己体验就行)。幻方这个公司开始就是几个人在一起,用自己钱炒股,老板是理工科出生,早早就量化手段在A股割韭菜,应该赚了不少钱。但是自营资金,就算一年两倍,四年下来,也就16倍,出钱的老板出个5千万,4年下来也就10个亿不到的样子,几个人分分,扣除大老板的,每人分个大几千万不算难,已经很好了,但是还可以更好

A股的量化投资基本上从12年开始从私人作坊,走向机构集团。15年A股大牛市,这个时候很多海外华人做量化的也纷纷回来割韭菜(比如明汯的裘老板),幻方也在这个时候,从管理自营资金,开始私募化。幻方的产品一出来,在量化届名气就不小,主要是量化圈,超额收益比较,还是比较客观的,谁好谁坏,很容易看出来。此后,私募量化在国内证券市场一路顺风,虽然中间也有所谓因子拥挤之类的回撤,但是直到22年,各路私募基金规模都是飞速增长,幻方高峰的规模接近千亿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取个时间加权的均值,200亿应该是非常保守的估算,每年赚30%是这类基金的常态,然后提成20%,也就是60亿落到公司身上,赚这么多钱,员工工资也不是个小数,人均200万的话,按照200人计算,一年4亿,5年也有20亿的成本了。这个时候拿出一半,20亿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研探索,属于常人能理解的有勇气有格局范畴。目测基础设施投入就在10亿-30亿之间吧,和互联网大厂不能比,但确也不是随便一个创业公司能拿得出的钱,这里面还有个很关键的问题,幻方布局超算是在22年以前,等到chatgpt出来,英伟达的显卡国内就不好买了,24年以后,冒出来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有钱也买不到大量的A100。

私募量化里面,幻方和其他有名的私募有一点不一样,就是老板都是土鳖,其他头部量化机构,老板主要是在国外割过洋韭菜,现在回来割A股散户,幻方老板就是土鳖,因此行事风格确实有点不同。比如他们19年就搞了个萤火一号,机房一个篮球场大小,应该说也不算特别大,还开放给了部分研究机构,等到21年他们的二号出来,说是有6个篮球场,已经在国内的超算排得上号了。22年这个时候,他们搞超算集群,一方面是为了炒股,但是他们已经把自己用不掉的算力公开出来,当时还发了篇文章好像,就是外部研究员可以申请使用他们的算力。

从AlphaGo出来以后,人工智能就是量化炒股届的显学,幻方里面的研究员应该从开始就在研究这个课题,但是相应直到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发现大语言模型才是人工智能的圣杯。幻方布局了超算之后,应该就养了一批研究员,做超算的底层到上层的应用和研究,但是到23年大语言模型统一人工智能届之后,老板又把一批研究割韭菜算法的研究员弄到超算,也就是现在这个deepseek主体来,开始战未来了。

这批人和互联网大厂,以及拿到风头的那批人不一样的点在于,没有一个海外回来的大师傅带着,同时资源也是有限的,走的路线不一样,也拿出了漂亮的成果。不管怎么样,他们是凭着一己之力,把中国的人工智能带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平了。更重要的是,之前国内被芯片禁运压着打,但是他们的成功让国内的人看到,可以不走老美走过的路。这当然不是不要GPU,而是揭示了一个,即便我的GPU不太行,但是通过算法,也能得到一个不差的结果,这就已经非常提升士气了,换而言之,这些互联网里面的大厂研究员,比如阿里,腾讯,百度,华为,能获得的算力,以及研究员的数量,比起幻方只多不少,那后面能冒出什么出来,幻方能做到的,很多机构都能做到,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小院高墙的格局了。

Posted in 思考评论 | Leave a comment

川普观感2

《观象有感》
西风乱舞费权衡,剑指寰球再举旌。
税改频催资本跃,商征屡惹市场惊。
云谲难遮民粹热,旗红更促友邦争。
青史几行新页启,烽烟深处待分明。

《观史有怀》
烽烟四起破金规,铁幕横开裂痕深。
废约频催天下议,筑墙敢逆故人音。
民声鼎沸推潮涌,霸业烟消逐浪沉。
青史几行犹未定,孤城月冷照浮沉。

先贴两个deepseek对川普之前四年以及未来四年的总结和展望,咋说呢,谈不上惊才绝艳,但是比之明清小说里面的题头诗,绝对是不落下风了。

川普第一任总统,我们来看做的肯定是不愉快的,隔三差五就开除一个内阁部长,各种企业对他的政令也不以为然,甚至推特和fb居然还封总统的号,但这些问题在川普的第二任期绝对不会重现了。

川普是个什么样的小人,我想绝大部分美国老百姓是看得清的,比之假君子真小人直接,老百姓宁愿选择真小人,没看拜登任期快结束干了啥事情,川普再小人,他任期最后,也没有赦免家人什么的。

川普第二个任期,又在四处树敌了,要收回巴拿马,大部分精英都觉得异想天开,还要不要国际秩序了,但是美国底层老百姓能接收到的信息是,巴拿巴运河是美国修的,后来被不要钱送给了巴拿马,现在巴拿马还用这条运河收美国人的钱,这个叙事是强而有力,不用从国际关系上看,这个明显是讨好自己铁粉的操作。

川普的第二个任期出台的奇葩政策,不管内容如何奇葩,但是川普把握住了一个基本点,他和意识形态和底层红脖子真的很一致,因此他人剑合一,无论如何奇葩的言行,实际上都是加强了铁粉的支持率。一大票脱口秀在嘲笑川普的内阁,选上的都是川普的自己人,缺乏行政能力之类的,但问题是,美国老百姓就是想要川普说干就干,并且事情能干下去,就是需要这样的内阁,选他上本来就是像这样 ​​​。

全世界都在右转,都在民粹化,和之前的世界潮流完全反了过来,我想之前三十年可能才是历史上的异数,因为之前三十年,全球化的推进,几乎上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生活的改善,特别是西方社会,但是这种美好的改善停止了,你拿到多了,那我拿到的就少了,这时候社会右转就毫不奇怪了。

当全球化红利进入边际递减阶段,人类文明正在经历自工业革命以来最深刻的范式转换。这个转折点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折射出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周期性震荡。过去三十年新自由主义构建的"历史终结论"幻象,本质上是冷战红利、人口红利与技术红利三重叠加的特殊历史窗口期产物,其内在矛盾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已显露无遗。

经济维度上,全球产业转移形成的"中心-边缘"结构正面临系统性崩溃。发达国家制造业空心化导致中产阶级萎缩的速度远超预期,美国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已从1965年的24%暴跌至2020年的8%。与之形成吊诡对照的是,新兴经济体在承接产业转移后,并未如预期般形成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反而在数字资本主义冲击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与阶层固化的双重困境。这种全球性的发展悖论,彻底打破了"涓滴效应"的理论假设。

技术革命带来的分配失衡正在重塑社会契约。数字寡头与金融资本的合流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财富集中度——全球最富1%人口掌握的财富超过60亿人的总和。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加速应用,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劳动价值论遭遇根本性挑战。当硅谷工程师与底特律失业工人共享"中产阶级"称谓时,这个概念的叙事基础已然瓦解。

文明冲突的显性化推动着身份政治崛起。移民潮引发的文化焦虑在社交媒体时代被无限放大,形成了"逆向巴别塔效应"——信息越互联,认知越割裂。欧洲面临的伊斯兰文化嵌入困境,美国拉美裔人口结构变化引发的身份危机,都在解构传统民族国家的文化共识。这种文明层面的不安全感,为右翼民粹提供了最肥沃的生存土壤。

全球治理体系的失效加速了旧秩序的坍塌。WTO改革停滞、气候协议执行乏力、数字货币冲击主权货币体系,这些系统性失灵暴露了雅尔塔体系框架的世纪性困局。当多边主义让位于"疫苗民族主义"和"芯片战争",国际社会正在退化为霍布斯笔下的"自然状态"。

Posted in 思考评论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