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经常能看到一些看着就很傻的社科话题讨论,可能这些讨论,在我十八岁左右,或者上大学的时候,是很想加入进去的,在我快四十岁的时候,只是想说双方人群都很傻。可惜中文的社区上,一因为敏感,就没有深入讨论社科话题的社区,二也是因为本身网络讨论都是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我这个年纪的,本来就不应该看到这些讨论,我可能也是这个群里里面相对而言较为小众,有大把时间泡在网上。
举几个简单的话题,比如经常讨论的是,为什么美团不给骑手多发点工资。这话题经常有两类,由于我关注的人多数经济条件比较好,因此经常是站在美团的角度,说美团本身财报显示年年亏损,在外卖上每单要倒贴5毛钱什么的。言下之意是美团已经在做慈善了,给骑手每单7块钱的配送费,已经让美团不堪重负了,美团在外卖业务上赚不到钱,本身这个业务就是在替社会养着这么多骑手。
但是美团铺开这么大的外卖网络,他每单是要收商家的佣金的,22年公布的佣金率是5%不到点,23年已经不公布这个数字了。由于外卖品种实际上同质化严重,各个商户都需要支付流量费用,美团的实际广告等类型的推广收入应该远不止佣金这么点,当然也有很多被其他形式的红包等送出去了。
也就是说,在外面这项业务上,美团每单赚的确实不多,但是几百亿的单量,就算每笔不多,加起来也确实不少了,关键是,在外卖这项业务上,美团绝对是赚钱的,这个根本没有亏钱的可能,就和滴滴的打车业务一样。这些公司订单数据丰富而且是全量,各种推广和定价活动绝对有着明确的数据支持,绝对不可能存在一项业务做着做着才发现不赚钱这种可能。但是美团财报之前确实是亏钱,现在可能赚的也不多,这原因是20年以前,互联网扩展期的时候,巨头们把摊子铺的太大,这个公司把赚到的钱,砸到了比如社区团购,比如美团打车的等新业务上,而按照我国互联网企业的取胜路径,都是砸大把的钱搞补贴,然后把业务做起来,之后在收钱,因此这些业务初期都是靠着其他业务的现金流养着,因此美团赚不赚钱,和美团的外卖业务赚不赚钱是两回事情。
那么美团为什么没有提高佣金率呢,让外卖业务多赚点。有人说这是美团良心所在,佣金率5%都不到,大幅低于传统平台业务,比如苹果抽成30%呢。实际上美团的佣金率提不上去的原因是,之前有饿了么,现在还有资源更雄厚的抖音外卖,他还是处在一定的竞争环境之中,提升佣金率需要行业合谋,而饿了么和抖音外卖都有股东支持,应该不着急赚多少钱,因此这个暂时提不上去。美团提升佣金率,牵涉商家很广,必然引发社会讨论,对竞争对手就是好事了。
说完美团,再说回骑手,有人说骑手可怜,被美团剥削。咋说呢,除了创业的老板,谁不是在被剥削呢。有人觉得骑手没门槛,是个人都能做,他这里的是个人,实际上是指他自己,他觉得他自己可以做。但绝对不是是个人就能做,因为骑手的收入在这个社会平均收入里面并不低。我看到的一些报道,骑手的平均月收入应该在5000-6000,上海北京可能更高点,我目测平均水平应该在7000-8000左右。这个收入当然算不上高收入,但是在2022年人均工资1700块,5000以上的月收入已经是全社会前6%的水平。当然,人均而言有很多吊诡之处,和普通人理解存在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因为大家只看周围,只看附近,因此这个人均和感受很远。但是要知道,虽然也有本科生骑手,但是骑手大部分还是年轻的农民工,他们在农村打工,月收入基本就在3000-4000这个水平,江苏省公布的21年服务业私营机构平均收入4247,但是这个是统计口径内的,实际上很多收入更低的打工人本来就在统计口径之外。而4000块和6000块的差距,不是差距2000块。因为大家都有些固定生活成本,比如小孩上学,因此4000块收入,最后能剩下比如500块,而6000块的收入,最后能剩下2500,这是5倍的差距,所以骑手绝对不是整个社会底层的收入。这个收入是中国社会的中层,但我们的社会语境中,中层和中产是绝对不一样的,在中国社会,把自己定义为中产的那批人,收入占全社会的前1%,占据了整个社会话语权的50%。
送外卖的收入不低,但是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去送外卖,把骑手的收入压低到社会平均水平呢,这个就是送外卖的门槛所在了。首先是送外卖的收入是没有成长性的,虽然大部分人最终也成长不到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中上层,但是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不行的。因此都有沉默成本,让大部分放弃原来的工作,多背井离乡每个月多挣2000块,这个切换并不是很容易。大部分都是厌恶改变的。其次,骑手需要一些简单的网络技能,这些不是主要的,主要就是要迈过去第一步,这个农民工进程一样,要有人带,但是和工地不一样的是,骑手之间本质上是竞争关系,一个区域的单量是基本给定的,但是建筑工人之间的竞争是微不足道的。这就导致了出去干骑手,是需要一定的主动性的。
此外,外卖骑手的收入结构,是美团和骑手博弈出来的,有人说外卖涨一块钱,就不点外卖了,就去堂食。实际上对于商家而言,堂食的成本不一定比外卖低,因为堂食需要的房租成本必须要考单量来平摊,一个200m的餐饮店,每天房租成本1000块以上,那么起码需要150单外卖,才能和配送费打平,目前外卖应该主要是中午,如果是20卓,需要翻台7次,基本上就是半小时翻台一次,这对商家的经营水平是有很高要求的。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对于商家来说,堂食的客户的利润率,比外卖客户是更低的。
实际上,简化一下问题,如果你看到实体点里面的堂食价格和外面一样,而因为外面的配送费,所以外卖更贵,那么结论就是,商家在用外卖的利润在补贴堂食。所以有人说,如果配送费涨价,那么他就去堂食,这个结论也是不成立的,因为如果没有外卖的利润支持,堂食后面只能涨价涨的比外卖还要高。
社会问题都是经过复杂博弈出来的,我这一两年看了睡前消息的绝大多数视频,虽然不是同意马督工的每个观点,但是他对于社会问题的复杂博弈分析,显然比大部分的键盘党更靠谱,而在他的粉丝群体之外,对他的评价很低,我确实是不能理解,他起码是在推动这个社会向着规则更透明,博弈更公平的方向走,这种人,如果我们不帮一把,起码也不应该在拖后腿,怎么会有人就喜欢看他的笑话呢,但实际上这种人不少,可能是大多数,我只能认为因为我看到的有些言论的发出者就是靠自媒体卫生,同行眼红了。
看马督工的视频,有一定知识门槛,又是长视频,因此注定了没法想抖音短视频那样引发巨大的社会传播效果,我是真希望他能好好做下去,在他带货的平台上,我也买了些东西,说实话,吃的东西反正一般,但是如果他开个付费会员,我是肯定会支持的。
外卖小哥的收入以及其他
网络上经常能看到一些看着就很傻的社科话题讨论,可能这些讨论,在我十八岁左右,或者上大学的时候,是很想加入进去的,在我快四十岁的时候,只是想说双方人群都很傻。可惜中文的社区上,一因为敏感,就没有深入讨论社科话题的社区,二也是因为本身网络讨论都是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我这个年纪的,本来就不应该看到这些讨论,我可能也是这个群里里面相对而言较为小众,有大把时间泡在网上。
举几个简单的话题,比如经常讨论的是,为什么美团不给骑手多发点工资。这话题经常有两类,由于我关注的人多数经济条件比较好,因此经常是站在美团的角度,说美团本身财报显示年年亏损,在外卖上每单要倒贴5毛钱什么的。言下之意是美团已经在做慈善了,给骑手每单7块钱的配送费,已经让美团不堪重负了,美团在外卖业务上赚不到钱,本身这个业务就是在替社会养着这么多骑手。
但是美团铺开这么大的外卖网络,他每单是要收商家的佣金的,22年公布的佣金率是5%不到点,23年已经不公布这个数字了。由于外卖品种实际上同质化严重,各个商户都需要支付流量费用,美团的实际广告等类型的推广收入应该远不止佣金这么点,当然也有很多被其他形式的红包等送出去了。
也就是说,在外面这项业务上,美团每单赚的确实不多,但是几百亿的单量,就算每笔不多,加起来也确实不少了,关键是,在外卖这项业务上,美团绝对是赚钱的,这个根本没有亏钱的可能,就和滴滴的打车业务一样。这些公司订单数据丰富而且是全量,各种推广和定价活动绝对有着明确的数据支持,绝对不可能存在一项业务做着做着才发现不赚钱这种可能。但是美团财报之前确实是亏钱,现在可能赚的也不多,这原因是20年以前,互联网扩展期的时候,巨头们把摊子铺的太大,这个公司把赚到的钱,砸到了比如社区团购,比如美团打车的等新业务上,而按照我国互联网企业的取胜路径,都是砸大把的钱搞补贴,然后把业务做起来,之后在收钱,因此这些业务初期都是靠着其他业务的现金流养着,因此美团赚不赚钱,和美团的外卖业务赚不赚钱是两回事情。
那么美团为什么没有提高佣金率呢,让外卖业务多赚点。有人说这是美团良心所在,佣金率5%都不到,大幅低于传统平台业务,比如苹果抽成30%呢。实际上美团的佣金率提不上去的原因是,之前有饿了么,现在还有资源更雄厚的抖音外卖,他还是处在一定的竞争环境之中,提升佣金率需要行业合谋,而饿了么和抖音外卖都有股东支持,应该不着急赚多少钱,因此这个暂时提不上去。美团提升佣金率,牵涉商家很广,必然引发社会讨论,对竞争对手就是好事了。
说完美团,再说回骑手,有人说骑手可怜,被美团剥削。咋说呢,除了创业的老板,谁不是在被剥削呢。有人觉得骑手没门槛,是个人都能做,他这里的是个人,实际上是指他自己,他觉得他自己可以做。但绝对不是是个人就能做,因为骑手的收入在这个社会平均收入里面并不低。我看到的一些报道,骑手的平均月收入应该在5000-6000,上海北京可能更高点,我目测平均水平应该在7000-8000左右。这个收入当然算不上高收入,但是在2022年人均工资1700块,5000以上的月收入已经是全社会前6%的水平。当然,人均而言有很多吊诡之处,和普通人理解存在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因为大家只看周围,只看附近,因此这个人均和感受很远。但是要知道,虽然也有本科生骑手,但是骑手大部分还是年轻的农民工,他们在农村打工,月收入基本就在3000-4000这个水平,江苏省公布的21年服务业私营机构平均收入4247,但是这个是统计口径内的,实际上很多收入更低的打工人本来就在统计口径之外。而4000块和6000块的差距,不是差距2000块。因为大家都有些固定生活成本,比如小孩上学,因此4000块收入,最后能剩下比如500块,而6000块的收入,最后能剩下2500,这是5倍的差距,所以骑手绝对不是整个社会底层的收入。这个收入是中国社会的中层,但我们的社会语境中,中层和中产是绝对不一样的,在中国社会,把自己定义为中产的那批人,收入占全社会的前1%,占据了整个社会话语权的50%。
送外卖的收入不低,但是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去送外卖,把骑手的收入压低到社会平均水平呢,这个就是送外卖的门槛所在了。首先是送外卖的收入是没有成长性的,虽然大部分人最终也成长不到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中上层,但是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不行的。因此都有沉默成本,让大部分放弃原来的工作,多背井离乡每个月多挣2000块,这个切换并不是很容易。大部分都是厌恶改变的。其次,骑手需要一些简单的网络技能,这些不是主要的,主要就是要迈过去第一步,这个农民工进程一样,要有人带,但是和工地不一样的是,骑手之间本质上是竞争关系,一个区域的单量是基本给定的,但是建筑工人之间的竞争是微不足道的。这就导致了出去干骑手,是需要一定的主动性的。
此外,外卖骑手的收入结构,是美团和骑手博弈出来的,有人说外卖涨一块钱,就不点外卖了,就去堂食。实际上对于商家而言,堂食的成本不一定比外卖低,因为堂食需要的房租成本必须要考单量来平摊,一个200m的餐饮店,每天房租成本1000块以上,那么起码需要150单外卖,才能和配送费打平,目前外卖应该主要是中午,如果是20卓,需要翻台7次,基本上就是半小时翻台一次,这对商家的经营水平是有很高要求的。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对于商家来说,堂食的客户的利润率,比外卖客户是更低的。
实际上,简化一下问题,如果你看到实体点里面的堂食价格和外面一样,而因为外面的配送费,所以外卖更贵,那么结论就是,商家在用外卖的利润在补贴堂食。所以有人说,如果配送费涨价,那么他就去堂食,这个结论也是不成立的,因为如果没有外卖的利润支持,堂食后面只能涨价涨的比外卖还要高。
社会问题都是经过复杂博弈出来的,我这一两年看了睡前消息的绝大多数视频,虽然不是同意马督工的每个观点,但是他对于社会问题的复杂博弈分析,显然比大部分的键盘党更靠谱,而在他的粉丝群体之外,对他的评价很低,我确实是不能理解,他起码是在推动这个社会向着规则更透明,博弈更公平的方向走,这种人,如果我们不帮一把,起码也不应该在拖后腿,怎么会有人就喜欢看他的笑话呢,但实际上这种人不少,可能是大多数,我只能认为因为我看到的有些言论的发出者就是靠自媒体卫生,同行眼红了。
看马督工的视频,有一定知识门槛,又是长视频,因此注定了没法想抖音短视频那样引发巨大的社会传播效果,我是真希望他能好好做下去,在他带货的平台上,我也买了些东西,说实话,吃的东西反正一般,但是如果他开个付费会员,我是肯定会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