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更新一下技能树,工作之后,实际上更多的就是增加了经验,技能本身的增加少之又少。
有些技能,比如数学公式推导功力,绝对是在退化,不过好歹见识是增加了,记忆里还行,软件使用的基本影响都还在。
此前画图一直用matplotlab和seaborn,最近一段时间发现plotly已经显著的比这两个基本工具更优,于是找了个自己一直关系的话题,用这个软件重新练了下手。
IC
IF
最近在更新一下技能树,工作之后,实际上更多的就是增加了经验,技能本身的增加少之又少。
有些技能,比如数学公式推导功力,绝对是在退化,不过好歹见识是增加了,记忆里还行,软件使用的基本影响都还在。
此前画图一直用matplotlab和seaborn,最近一段时间发现plotly已经显著的比这两个基本工具更优,于是找了个自己一直关系的话题,用这个软件重新练了下手。
IC
IF
老鱼的境界 | lazy man,easy life……
每年生日,都会留下点什么记录,但是随着年岁流逝,很多平台没了。
保存最完整的应该是人人网的,今天发现帖子又能找回来,不过好像不全。
其他乱七八糟的地方,比如微信朋友圈,太过公开了,不想在这种地方写。
身边的世界一边在变得越发的焦躁,而自己也在逐步丧失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更多的束缚是不由自主的自己把他套在身上,比如这篇文章应该是26天前就写,最后拖到了现在。
书评:《文明、资本与投资》
这本书虽然题目里面有投资,但实际上和投资关系不大。某些篇幅是从市场和投资现象的角度,来切入分析背后的历史沿革。
作者是做投资的,因此不像学术界写的那么严谨,但是优点在于视野宽广,有一种站在外太空看地球的感觉,有很多观点感觉可以做学术上的细致论证,不知道是不是作者的原创观点,但是可读性很强,读起来也很快。
前段时间刚刚看了另一本书,《置身事内》,讲的是中国政府对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参与和调控。虽然主题不一样,但我总觉得这两本书有着某种相似的气质。
十年前读书时是大量阅读的经济领域的读物,普遍有一种西方思维在里面,而这两本书作者都是80年前后,正是中国经济开始勃发的年代,因此看待中国的感情和西方学者,以及更早一批出国学习西方的中国学者都不大一样,基本摆脱了西方的经济制度就是我们发展方向这一思维的模式。从现象背后的具体现实原因,而非价值取向上去分析现象。
对我于我这辈80后来说,这种视角更加亲切,以前总觉得所谓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说给党内同志听的。但时过境迁,目前看来最难的文化自信,至少在国内已经逐渐有了起色,这本书的可以说是这种自信下的一个小小的注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