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交易

沪深300指数成分股调整对指数本身的影响

沪深300指数每年调整两次,一次是6月初,一次是12月初,这个是事件性的影响,也有人靠这个策略挣点alpha。 在股指期货刚刚出来的时候,10年往后两三年,指数调整前,买入将要被调整进指数的股票,同时卖出要被调出指数的股票,同时用股指期货套保上,就能够获得比较显著的alpha收益。 但是这个收益逻辑明确,很快也就被市场知道了,券商的金融工程分析师就这点也写了不少研报,这个alpha就不明显了。 今年沪深300指数成分股调整,大幅增加了创业板权重,特别是宁德时代纳入成分股,占比2.5%左右,影响特别大。 比如下面这个图,new_price就是未来沪深300的清单在9月30 号开始,就计算这个点数,old_price就是调整前的清单(不做改变)的表现。 在9月30号,起点的追踪误差,也就是new_price-old_price等于-19,在指数调整观察截止日(10月30号),new_price-old_price的值是32.8,也就是这个一个月将要被纳入的股票,跑赢了被调出的股票50个点,由于指数也就5000点左右,基本上就一个月alpha就1%了,还是相当显著的。 指数调整发生日是12月10号,截止这一天,new_price-old_price等于8,也就是实际上alpha在变少了,后面几天这个追踪误差还是比较稳定的。 有一点可以观察到12月10号这一天,alpha有一个跳跃,这个是因为指数调整收盘的时候,很过被调入调出的成分股在尾盘价格发生很大的变化。 以前在做这个alpha的会后,我们是等到指数观察日截止(10月30日),才开始做新清单,指数公司也是以这一天之前的数据来做筛选的,但是从上面这个图就可以看到,现在在指数调整观察日之后,这个alph是负的。 在观察日之前就对未来的清单做预测,才有可能获得点alpha。不管怎么说,市场在进化,思路要跟上。

Posted in 学术研究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

对高频交易的认识和观点

既然是认识和观点,那就是没什么硬货和论据了,毕竟虽然我从事的做市业务应该是最标准的高频交易,但是在国内的业内来看,只有15年做中金所股指期货赚到大钱的那种高频交易,才是典型的高频交易吧。 所有不赚钱的高频交易都不算高频交易,那么我这种没赚到大钱的高频交易,自然也就露怯了,只能谈谈认识和观点。 13年以前,我对于高频交易的认识,就知道很赚钱,觉得高科技。什么速度快,技术好。 13-15年,我算是入行,但是没有真正交易,而这段时间,国内外高频交易的讨论很多,感觉是国外在金融危机之后,对高频交易的监管反思逐步深化,而且竞争越发激烈。高频交易这段时间,赢家通吃的越来越厉害。加上国内市场环境也在趋好,不少行业内的年轻人回来,私募什么的,国内行业在蓬勃发展。而且,这段时间,国内的知乎,让很多行业内的年轻人,在上面做了很多较为深入的普及。 我算是从不明觉厉的认识状态,转而开始觉得是重资产业务,也就是基础设施投入极大,当然知识也密集,但是这个知识密集更多的还是体现在IT上,而不是策略上,慢慢我感觉到,策略在行业内,地位是次要的。本来策略这个东西,在业内很难保住秘密的,毕竟不是传男不传女,行业年轻人流动一下,策略的东西就流传出来了。 我听过一个做过典型高频交易的管理人,说了一个最简单的做市策略,核心思想就是两边挂单,说就是这个策略,当时就是赚钱的。国外不知道,可能策略会更高级,细节处理更精密,毕竟一个业务这么赚钱,可能有很多人花很多心思,当时我觉得(这个词我不喜欢,当时这是我的观点而已)策略上的提升,是从90分提高到95分,95分到99分这样,一个双边挂单简单的策略都可以有60分,稍微改进一下,加上盘口压力预测什么的也就80分了。就是说,在策略这个维度上,并没有太多提升的空间。 16年-17年,中金所股指期货高频业务基本上都停掉了,很多业内守着的小秘密,也开始慢慢被人公开了,上面那个挂单策略就是这样听到的。在这以前,我虽然已经认识到,策略在高频交易这个行业里面,不会是很艰深的东西,高频交易里面,真正用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甚至小波变换什么的,是很少的。但是我毕竟没有亲手用过高频交易,所以还是不清楚实际的深浅。 但是随着听说的东西越来越多,什么一天100万利润,100万手续费,每10分钟资产创新高。我就知道,实际上国内所谓高频交易容易赚钱,主要是中金所这个品种很好。手续费太低了,万分之零点二五,而在15年股指的波动,不逊于普通的股票。这样高的波动,这么低的手续费(0.2一个tick,手续费不到0.1tick),只要你双边挂单,赚钱的概率是很大的。而在商品期货上,高频交易就不这么容易赚钱了。而每十分钟资产创新高,也就是说,普通的高频交易(不是伊士顿那么高管的玩家),显然并没有神奇的做到近乎零库存的,即使在15年5月,也是要持仓几分钟的。 也就是说,实际上在14-15年,不需要特别高的IT投入,实际上就可以通过高频交易赚钱,慢慢边赚钱边投入,这一套就可以走通了。 但问题是,对于高频交易,回测难度是很大的,我也没法说服部门去专门为我这个想法去研发一套高频回测系统,然后我们一起研究高频交易策略。 或者给我一笔钱,让IT陪着我,用真钱去测试我拍脑袋想出来的高频交易策略。 不过,我有空还是先把脑袋拍起来,或许以后也能用得到。

Posted in 思考评论 | Tagged |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