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August 2017

隐含波动率和历史已实现波动率

今天看到AQR的Cliff一篇评论,主要观点是VIX主要是和历史已实现波动率有关,并不能比历史已实现波动率告诉我们更多的关于未来的信息。 Please Stop Talking About the VIX So Much If anyone reading this has always meant “recent realized return volatility” when commenting on the VIX, and has never attached much importance to it beyond that, please stop reading as th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思考评论 | Leave a comment

隐含波动率和已实现波动率

首先贴一幅图,是最近一年半时间波动率的变化。 红色是日内高频数据计算的已实现波动率的均线,没有展示点数据是因为点数据的分布很极端,有很多锯齿。绿色是上交所发布的iVIX指数,黑色线是20日窗口的历史已实现波动率,而粉丝断点线是将这一值向后移动20个交易日。这是因为实际上隐含波动率反应的是对未来的预期,也就是说反应的是对未来20个交易日的历史已实现波动率。因此,粉色断点线和绿色线反应的是预测是现实的差距。 简单做两点结论: 1 隐含波动率反映的是当前市场投资者对未来波动率的预期,并不是未来波动率,实际上人们对未来波动率的预期,受历史锚定太严重,以至于隐含波动率和历史的20个交易日的已实现波动率节奏是一致的。但是和它预期所对应的交易日的市场表现, 2 隐含波动率大体总是超过已实现波动率的。   那么关心的是,隐含波动率对未来的预测和未来真实的情况有什么关系呢。 1 用隐含波动率数据来对未来进行解释: 结论是,隐含波动率可以用来解释未来已实现波动率,即隐含波动率高,未来已实现波动率也高。但是这有个根本问题,该序列非平稳:                不能拒绝有单位根的零假设。 当然,一阶差分就平稳了。 但是这时候已经没有解释力了,也就是说,已实现波动率的变化,和隐含波动率的变化没什么关系。

Posted in 学术研究 | Tagged | 1 Comment

对中国股市的认识

中国股市最近一年的走法很不一样,实际上如果说具体点,是刘士余上台之后,股市的表现和以前很不一样。 国内股市一直被称为赌场,都是筹码在博弈,比如所谓的填权行情,高送转行情,所谓的利好出尽,都是对其博弈价值的一种总结。 但是其有没有内在的价值逻辑呢,我认为,对企业价值真正有深入研究,而不是只看一个PE的人,应该是认可部分A股的价值逻辑的。这里不说什么老板电器,美的集团,这种成长股逻辑,这里用工商银行举例。今天一大波银行在创历史新高,站在今天的时间点上,这是不是因为大家在博弈漂亮50呢。 我认为不是,这一轮供给侧改革,社会总体效应不知道怎么样,但是原材料价格飞涨,扎扎实实救活了一大批国企,于此同时,很多银行的坏账拨备,就不在天然的低于可能的坏债损失了。 而此前四大行全面的PB低于1,就是因为对于其实际坏债,市场认为要超过账面值的。因此起码这一波银行的上涨,是符合价值逻辑的。 这种价值逻辑,却是需要去思考,厘清,并预测的。

Posted in 思考评论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