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

上海有很多外来人口,可是我地铁上倒是很少看到通常意义上的那种和我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中年人。

他们五十上下,肤色黝黑,额头有着深深的皱纹,喜欢卷起裤腿做路边,望着这个城市,眼神里有着一股不适应这个时代的迷茫,将不属于这个城市的自己和其他脚步匆匆自己都不知道属不属于这个城市的年轻人截然分开。

今天打球回来,路口就看到了这样一个。其实在乡下,这些人是社区的主力,拥有最大的话语权,你是看不到他们在城里里这种迷茫的表情的,他们和老实也搭不上边。只有在大城里里,在不属于他们的工地外,他们才会显露出不属于这个群体的迷茫,或许当我找不到归属感的时候,也会是这种表情吧。

这种表情总让我想起父亲,父亲也是乡下人,如果平安健康的话,今年是52了吧,对于父亲的离开,我是尽可能的回避想起这个事情,但是每次看到这个年纪的乡下人,总让我看到父亲的影子,总让我暗暗揣测,这个父亲后面有一个怎样的在上学的孩子。

父亲一辈子的忙碌都是在供养我上学,在我已经不需要他再出钱的时候,他却不再照看我了。

家里人说他没有福气,仔细想来,这也是他的福气。在上海这个城市,我实在找不到安全感,如果他健康的话,估计也会因为我的焦虑而焦虑吧,最近看到一些图片,城市里面打工的中年建筑工人,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或者只吃几个馒头之类。曾经的父亲大概不会如此的要求自己,但其实,打工在外,能好到什么地方呢。

他们这一代的中年人,当过红小兵,改革开放的时候,正当他们十六七岁,理论上说,应该是最好的年纪,最好的出人头地,在中国市场经济大潮中,博取自己一份财富的时候。是的,理论上是这样的,父亲告诉我,他有过好几次这样的机会。他抱怨说,是我耽误了他发财,如果不是我的出生,他肯定去做生意去了,为了给我存学费,他不敢用钱做买卖。

那个时代,机会太多。可是如果他们没有抓住的话,时代就把他们抛弃了。成功的只是少数,更多的困在乡下的,在自己三四十岁,中国的制造业开始腾飞的时候,成了外出的农民工。

而他们的孩子,刚刚读完书,就经历了中国社会阶层的固化与经济的艰难转型,不知道我自己五十岁的时候,是不是一样的迷茫和不知所措。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思考评论 and tagged .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